果然第二天的朝堂之上,諸位大臣還沒有開口。
弘文帝到是先讓王德宣讀了一份聖旨。
二皇子已經年長,不適合繼續住在皇宮之中,特賜下府邸,封為趙王,明日開始允許上朝聽政。
聽到這份聖旨,有的大臣心思立馬就活絡了起來,對於弘文帝冷對待寧王的事,他們都看在眼裡。
上次寧王的事雖然過去了,但是到現在寧王都還沒有來上朝,現在又突然封二皇子為趙王,還允許上朝聽政。
這是不是再說弘文帝想要培養一下趙王成為接班人呢?
皇上子嗣不多,也就三位皇子,寧王已經算是沒多大希望了,三皇子又還年幼,趙王這時候進入朝堂,等到三皇子長大,那還得有些年頭。
趙王完全可以趁著現在這個機會累積自己的勢力,屆時就算三皇子長大了,恐怕也難以有資格同他爭奪。
只是寧王,說實話,現如今朝廷中的人,並沒有多少人看好他。
畢竟有那樣的母族,再加上自己又是個糊塗的,成功機率實在太低。
經過這麼一分析,立馬就有不少朝臣心思活絡了起來,想著是不是該暗中站隊了。
又這樣想法的人不少,但是同樣不看好的也很多。
倒不是對趙王的可能性覺得低,而是對趙王這個人他們看不上眼。
想當初弘文帝想要扶持他,結果他做了什麼?
面臨陸杳杳的時候,居然直接就將對他幫助頗多,又一直支援他的那位伯爵放棄了。
這樣的人,說實話實在很難讓人真心跟隨,畢竟誰不知道會不會在某些時候,他就給自己也放棄了。
除開以上這兩類人,還有一類,邊上文嵩韜和董相這樣冷眼旁觀的人。
對於弘文帝封趙王,是否是鐘意他,兩人倒是沒有那種感覺。
而且就他們對弘文帝的瞭解來看,估摸著明天趙王上朝,寧王也會跟著上朝了。
這是帝王慣用的套路,讓繼承人明爭暗鬥。
一個帝王,需要磨練,寧王差很多,趙王同樣如此,所以雙王的爭鬥是必然,這是磨練他們兩人。
“接下來,說說第二件事。”
“昨日,謝晉上書,說了一下關於北地的事。”
這話題一出,所有大臣的心思立馬都收斂了起來,都想看看這北地的事,弘文帝到底要怎麼處理。
同時也有不少人開始暗暗的摩拳擦掌,都想為自己或者為自家主子爭取一下。
“謝晉的奏摺很多地方都說得很好,也推薦了多位人選。”
“朕呢一時也有些難以抉擇。”
“所以,就想請諸位愛卿幫著朕分析分析。”
隨後,他將謝晉推薦的那些人選都一一說了出來,並且也說了這些人的優點和缺點。
接著就讓這些人幫著參謀一下,到底讓誰去接管北地。
他的話音落下,下面的朝臣都沸騰了起來,一個個都站出來發表自己的意見。
弘文帝坐在龍椅之上,冷眼看著,心裡卻是一一的將這些人,還有這些人支援的人都記了下來。
打算等散朝之後,好好的調查一下,看看這些人到底是一心為公,還是在他不知道的情況下已經站了隊。
其中最是讓他詫異的事,下方的官員中,多是推薦趙王的。
他心裡微微有些啞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