姐弟二人閒聊了幾句,大長公主又將話題說回到當年的事上。
“既然你已經知曉,皇姐到也沒什麼好隱瞞的。”
“當年京城是什麼情況你應該也知道一些吧。”
晉王點了點頭,那時候他雖然還小,但是周圍的氣氛他還是能感受到。
“諸位皇兄爭鬥十分激烈。”
“是啊,不光激烈,甚至還非常危險,就當是京城的一眾權貴就分成了多個派系。”
“其中你諸位皇兄各自身後都有,還有一些是保皇派,還有中立派系。”
“後面兩個就不說了,就說你那幾位皇兄,誰都想獲得更多的人支援,從而擊敗另外幾位。”
“加上父皇當時已經臥床,有兩位已經動了心思,搶先發動宮變奪下大位。”
“你可知道這兩位分別是誰嗎?”
晉王搖頭。
“趙王和蜀王。”
“趙王就不必說了,你很清楚,從小到大他仗著貴妃的勢,沒少再宮內飛揚跋扈,別的不說,就你我還有皇上,可都沒少挨他欺負羞辱。”
當年的趙王可不是什麼好玩意,幾乎跟所有的兄弟姐妹都搞不到一起,總是仗著自己母妃是受寵的貴妃,對諸位兄弟姐妹都打壓羞辱。
而且趙王也是一眾皇子公主中最年長的。
這裡有必要提一下,其實在先帝時期,一開始是有太子的,還是正宮嫡長子。
只不過太子身體不怎麼好,年紀輕輕就死了,先帝對此十分傷心,所以就遲遲沒有立太子。
太子是長子,那這趙王就第二,太子死後,他便是最年長的。
加上太子病故,對皇后的打擊也很大,導致後宮都被貴妃把持著,有一個得寵的母妃,再加上又是最年長的,趙王幾乎是把未來皇位看成是自己的囊中之物。
自然不會看得上其他皇子,而那些公主什麼的,再他看來無非就是將來用於穩固自己皇權的聯姻工具而已。
這可以點也不誇張,就當年,被貴妃建議嫁出去的公主就有兩位,都是用於為趙王謀取好處了。
這一點晉王是知道的。
“蜀王這個人啊,看著悶不聲,其實心也非常狠辣。”
“他是諸位皇子中,第一個去自己封地的,並且將自己的封地打理的井井有條。”
“嗯,這個我知道,父皇還不止一次表彰過他。”
“是啊,不過你只知道他把自己的封地打理得很好,卻不知道他在自己封地豢養了二十萬私軍吧?”
“而且他還私底下同貴地的大土司暗中接觸,欲效仿趙王,將公主嫁過去,用於獲得貴地支援。”
說到這裡,大長公主頓了頓,轉頭看向晉王問道;“你可知道,他選擇的公主是誰?”
都問出這樣的話了,晉王那還能想不到。
“沒錯,他選擇的人選就是我。”
“那個時候,其他的公主都要自己的母妃和兄長要不皇弟護著,蜀王並不打算跟這些人交鋒,所以目標只能選擇那些沒有背景,沒有大靠山的公主。”
“我變成了他的第一人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