見眾人不說話,弘文帝的目光看向鎮國公。
“鎮國公,你覺得應當派遣誰去?”
聞言,鎮國公這次走出來,拱手行禮道;“老臣以為寧王殿下比較合適。”
這話一出,眾人一怔,站在前面的寧王面色變得十分難看。
這老東西這時候讓自己去,擺明是沒有安好心。
北楚和東洲征戰多年,仇怨大得去了,去了能勝利,那是好事,但是就目前北楚敢主動出兵,勝算可想而知。
這一但失利,他怕是會有大麻煩。
而說起打仗他也不是很在行。
“寧王可願意?”
弘文帝話音落下,寧王還沒有開口,寧王一派的就有人站出來了。
“陛下,東洲和北楚是宿敵,倘若要開戰,還是得需要經驗豐富的老將坐鎮才行,尤其的第一戰,士氣很重要。”
“臣以為鎮國公最為合適,昔年鎮國公就坐鎮北邊,對北楚多有了解,而且他也是軍中老將,經驗豐富。”
“對,兒臣也覺得鎮國公最為合適。”
寧王也跟著開口。
邊上的那些看戲的文武大臣,一個個都沒有說法,這段時間,鎮國公和寧王一派老是這樣針對。
他們都不想摻和進去,不過有一說一,就寧王一派的提議來說,他們不少人還是比較贊同的。
要說東洲武將中,誰最瞭解北方的情況,非鎮國公莫屬,而且他手上也有人馬,在軍中的威望極高。
他若是過去坐鎮,確實比派遣寧王過去好太多。
但是,很多人心裡都很清楚,皇上大機率是不會讓鎮國公離開,硬一旦鎮國公離開京城,那就有些不受掌控。
一個手裡掌握著兵權,並且已經跟皇上貌合神離的將軍,鬼知道放出去後會惹出什麼大亂子來。
“老臣年事已高,倒是想為國盡力,奈何心有餘力不足,怕是無法擔此重任。”
鎮國公再次拱手。
龍椅上,弘文帝定定的看著鎮國公,過了許久,他才開口道;“現如今情況危機,旁人朕信不過,還是由鎮國公北上吧。”
“皇上,老臣...”
“無需多說,這是聖旨。”
聞言,鎮國公只得拱手應承下來。
散朝之後,御書房內,文嵩韜皺眉疑惑的問道;“皇上,為何讓鎮國公去?他這一去只怕在想召回來,就不太容易了。”
“他既然想去,那就讓他去,雖然有些冒險,但換個角度想,這又何嘗不是一擊斃命的好機會呢?”
其實再鎮國公提議寧王北上的時候,他就已經看出了鎮國公的心思。
寧王有什麼能耐,他這多父皇的還能不知道,讓他舞文弄墨,或許還行,帶兵打仗,還是別想了。
鎮國公提議寧王,無非就是因為這段是的爭鋒相對,他這樣做,寧王以及他的黨羽就會提議他去。
“可是,萬一鎮國公和北楚聯合到一起,我東洲只怕會非常危險。”….“危險總是會有的,朕會再想辦法,倘若鎮國公真和北楚聯合,這也何嘗不是一個好機會。”
文嵩韜聞言,沉默了。
確實是個好機會,一旦鎮國公和北楚聯合,那麼他們就可以抓住機會,徹底將鎮國公打壓下去。
只是他還是覺得太危險。
“愛卿不要多想,鎮國公就算有這個心,他手底下那些人,也不見得誰都願意。”
“東洲和北楚的仇怨,可不是一朝一夕的,軍中絕大多數將領與北楚都有不共戴天之仇,鎮國公若是聰明,絕對不會通投向北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