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元功只是一部先天功法,與火元功、金元功、隱靈訣、寒冰訣這等修真煉氣功法相比,脈絡執行的路徑雖有獨到之處,但在數量上卻遠遠不及,而且還有大半脈絡已經與混元歸一大周天重合,沒重合的只有一少部分,所以趙明只用了十數個呼吸,就一鼓作氣打通了天元功先天一、二層的所有脈絡。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面精彩內容!
有了天元功的脈絡併入,混元歸一大周天變得更加完善,執行的經脈數量更多,涵蓋的範圍更廣。趙明連續執行八十一周天之後,脈氣順暢,於是開始行罡氣壓縮凝聚之法。
先天武者,從先天一層到先天九層,體內的罡氣要經歷十倍到九十倍的壓縮與凝聚,到了先天圓滿階段,體內的罡氣會壓縮凝聚百倍。這個過程,與煉氣修士在煉氣圓滿階段的做法相似。只不過,煉氣圓滿要突破到築基,體內法力化液,至少要壓縮凝鍊一千倍才行。
趙明法武雙修,體內的元力即是內力也是法力。他現在只有煉氣六層後期,還不能修習煉氣圓滿的功法,但突破到了先天,修習了先天功法,就能進行元力的壓縮與凝聚。
只不過,他要壓縮與凝聚的,不只是天元功脈絡中的元力,而是百倍於天元功脈絡數量的混元歸一大周天經脈中的元力,所以,他正在進行的罡氣壓縮與凝鍊,論及罡氣的數量,論及修煉的難度,都是普通先天武者的百餘倍。
不過這種難度只是對別人而言。以他現在的煉體修為,現在的肉身與經脈強度,現在的元力雄厚程度,還有正在源源不斷被他煉化的雷劫木源氣,他只用了一柱香時間,也就十來分鐘,便完成了先天一、二層武者們少則數年,多則十數年的修煉。
體內元力壓縮凝鍊二十倍!
先天二層圓滿!
趙明站起身來,施展出最基礎的五行拳,崩、炮、橫、劈、鑽。這套百鍊宗雜役都會使用拳法,被趙明融入了混元炮錘和拳功十大形的拳意,再被他以木、火、土、金、水五種不同的元力施展出來,威力更是暴漲。
崩拳屬木,是一氣之伸縮,式如連珠之箭;炮拳屬火,是一氣之開合,式如劫雷之炸;橫拳屬土,是一氣之團聚,式如山嶽之重;劈拳屬金,是一氣之起落,式如開山巨斧;鑽拳屬水,是一氣之流行,式如翻江之浪。
拳式展開,每一拳擊出,八十步遠處的一片空間被拳罡打得轟轟的暴鳴。他剛進入先天境界時,拳罡已能攻擊到六十米,現在八十米的攻擊距離,已相當於先天八層的武者。
趙明打得興起,一伸手,妖鱷骨煉製的混元陰陽戟出現在手中。挺戟直刺,“嗡——”一道戟芒透出。隨著修為提升,戟芒的攻擊距離也由原來的六米增加到了八米,如果加上三米長的戟身,這道比拳罡還要銳利許多倍的戟芒可以攻擊十一米之遠。
趙明又刺了幾下,如果讓戟芒攻擊到八十米遠,也可以做到,不過,這時候戟芒的威力也就和拳罡差不多了。對武者來說,內罡灌注到兵刃之中,雖然能形成比拳罡更厲害的刃芒,但對罡氣的消耗也更多,所以攻擊的距離並不如拳罡遠。
但趙明的這杆戟不同,趙明的元力也與武者不同。他的混元陰陽戟是法器,內有攻擊陣,有空速陣,而他的元力即是內力也是法力,所以當他激發了陣法,把衍化出的金元力灌注到陣紋之中時,再刺出一戟,戟芒呼嘯而出,體內的金元罡氣與引動的金系天地元氣合為一體,不但攻擊距離超過了八十米,而且攻擊威力也較八米的戟芒增加了一倍。
趙明連連點頭,這個情況比土金二老所說的還要好。如果一位金靈根修士煉化此戟,用法力激發陣紋所引動的天地元氣,攻擊力只能較法力提高三成。但他攻出的戟芒,既有自身罡氣的凝聚,又引發了同質的天地元氣,再加上陣紋對罡氣和天地元氣的加成,這讓他的戟芒威力遠遠超過先天八層的武者和煉氣八層的修士。
他見識過煉氣八層修士的本領。在相遇洞,他以烏龜域躲過天刀宗黃不的攻擊,一指致勝。如果放到現在,他連烏龜域都不必用,只須一指點出金系罡氣,就可以戰勝黃不。
舞了幾招拳,耍了幾式戟,只花了數個呼吸時間,趙明就對自身的情況有了全新的認識。
把戰戟收歸到體內,趙明向玄空界外看了看。土金二老正在盤坐運功,兩輪半月刃就散落在兩人身前。看樣子,這兩件法器經過三次雷劫,已經受損嚴重,二老已經解除了煉化的印記,準備動用其它法器了。
估算了一下時間,剛剛把天元功的先天一、二層修煉成功,也就花了十來分鐘,距下一道雷劫來臨還有大概二、三分鐘的樣子。趙明一邊繼續運功吸納煉化木源氣,一邊再度把無相感知探到玄空界的邊緣。
由於這一次他控制了玄空界與劫雲的重合範圍,所以也控制住了劫雲空間震盪對玄空界的影響,並且因為這次沒受傷,所以他十分清晰地感應到了整個劫雷產生與劈下的過程。這讓他對雷劫有了更多的瞭解,也對玄空界產生了更大的信心。
這個瞭解,這個信心,雖然沒讓他再次產生探究劫雲空間的想法,卻讓他產生了修煉雷光元神的想法。他的元神已經吸收煉化了三種雷光,如果能吞噬煉化築基雷劫,雷光元神也許會成為他元神攻擊中的第一殺伐手段。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趙明閉上雙眼,深深吸了一口氣,再長長吐出,兩眼猛地睜開,目光堅定。
玄空界是他的本命天賦,本命天賦帶來的機緣,就是其他任何人都沒有的,獨一無二的機緣。機緣天賜,必要領受。有道是“天予不取,反受其咎”。
取之!
雖然必定取之,但也不能魯莽。
趙明略一思索,心下有了定計。
距離下道雷劫到來的時間不多了,先試一試。
想到此處,趙明把無相感知探出了玄空界。
無相感知避開了劫雲所在的位置,只向外界探出毫釐之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