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術被呂布擊退後回到了。淮南,在第二的示意下決定僭稱帝號。
這一日大會群下議商議,“昔漢高祖不過泗上一亭長,而有天下,今歷年四百,氣數已盡,海內鼎沸。吾家四世三公,百姓所歸。吾效應天順人,正位九五。爾眾人以為何如?”
主簿閻象出班,“不可。昔周后稷積德累功,至於文王,三分天下有其二,猶以服事殷。明公家世雖貴,未若有周之盛。漢室雖微,未若殷紂之暴也。此事決不可行。”
袁術大怒,之前就是你出謀害袁某中了呂布埋伏,如今又阻我稱帝,著實可惡。“吾袁姓出於陳。陳乃大舜之後。以土承火,正應其運。又讖雲:代漢者,當塗高也。吾字公路,正應其讖。又有傳國玉璽。若不為君,背天道也。吾意已決,多言者斬!”
當即宣讀詔書,建號仲氏,立臺省等官,乘龍鳳輦,祀南北郊,立馮方女為後,立子為東宮。
袁術此舉可謂震驚天下,漢室勢微不假,諸侯多有不臣之心不假。但是誰都不願出頭背上這亂臣賊子之名,可不曾想袁術居然做了。一時間有羨慕,有嘲笑,有唾罵,這中反應最大的自然是當今天子獻帝劉協。他在早朝時辦龍椅拍的邦邦響,口中怒罵不止。
國丈董承急忙出班安慰道,“陛下息怒,為此等亂臣賊子氣壞龍體實在不值得。”
“袁公路如此大逆不道,視朝廷皇室如無物,竊朕祖宗傳國神器,你叫朕如何不氣?”
“臣以為此小人不足為懼,當年董卓亂權之時不就有十八路諸侯共力勤王之壯舉嗎,如今只要陛下宣一紙討賊詔書昭告天下。想來天下忠君愛國之士必定紛紛響應,小小淮南,傾刻就能可化為齏粉。”
“好,來人傳旨。”
“不可,”劉協正準備下旨,荀彧出班阻止劉協,“陛下,區區一個袁術又何必勞煩天下英雄。大將軍曹此時正在徐州救援皇親劉玄德,正可借道徐州轉戰淮南,如此也方便排程省時省力。”雖然沒有親臨前線,但荀彧也看出了,袁術此時稱帝實在太過古怪。發兵前不稱帝,兵敗了反而稱帝。這不是找死嘛。他可還沒到山窮水盡到最後瘋狂一把的時候。
不說袁術就算曹操此次出兵只是做做樣子,但是也帶走了大部分可動用兵力,此時發詔勤王整個局面就會被攪亂。難保不會被有心人出來藉機做點什麼。變數太多不可不防,雖算不上妙計,但事出突然,唯有勞曹操在外多呆一段時間了。只希望快刀斬亂麻,可以少一下變化。
劉協聽了荀彧的進言思索了一下,“如此就辛苦大將軍了,來人,速派八百里加急火速傳旨大將軍,令他代天伐逆,定要將那袁術斬殺,追回傳國玉璽。”
天下除了劉協之外另一個怒不可遏的應該就是劉備了。當聽到袁術稱帝訊息的當天他就求見了曹操,一副袁術殺了他父母搶了他老婆的表情懇求曹操借他五千兵馬去與袁術同歸於盡。曹操對他好生安慰一番,告訴他聖上天資聰穎,聖明非凡。不日必有聖意傳來,我等只需靜待旨意即可。
勸走了劉備,曹操又把郭嘉等人叫了過來。“諸位覺得劉備此人如何?”
“虛偽小人,沽名釣譽。”郭嘉給了劉備八個字的評語。
“主公,為何有如此一問?”戲志才喝了口酒問道。
“實不相瞞,當年十八路諸侯討董卓之時,我就看那劉備非一般人物,後來兵伐陶謙時,逸山也與操說過,劉備非池中物。若能為己用盡早收之,若不能用趁早殺之。不可是他流於野外。”
“逸山當真這樣說了?”郭嘉摸摸下巴,“逸山素有識人之名,觀他所舉人才,無一不中。既如此不如趁早殺之!”
“奉孝之言甚善。”戲志才顯然贊同郭嘉的看法。“別看他一副忠臣孝子的樣子,俗話說,大智若愚,大奸若忠。說得就是這種人,他一直已皇親自居,如果皇室受損,那他借來唬人的依憑就沒了,而且他此時借兵,等袁術之事了了,主公莫非還要收回來不成?”
“志才的意思,劉備是在藉機要兵?”
“是極。”
“只是……。”曹操為難道,“劉備倒還好,只是他那兩位義弟卻是萬軍叢中取上將首級如反掌觀紋。難得的虎將,當時的英雄。操想借此收為己用。”
“那不如我等回師之日,將他一起帶回許都,假意讓他迴歸宗室,實則將他軟禁起來。然後主公再慢慢收服他那兩個義弟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