蕭一氣沖沖的回到家中,秀兒見自己的夫君如此早就回來了,上前詢問。“夫君不是去曹使君家赴宴了嗎怎麼這麼早就回來了?”
“唉,說來傷心。”蕭一把秀兒攬入懷中,“天下的諸侯為什麼都是這樣。他們到底是為什麼而爭雄天下?也罷,秀兒。我們還是回荊州茅廬去好不好?”秀兒感覺到自己的夫君情緒低落,也不問為何。只是點頭道,“夫君去哪裡,秀兒就跟到哪裡。”
“逸山慢走。”蕭一正要打定主意離開時,門外傳來了一聲呼喚,曹操急忙忙闖了進來。秀兒忙離開蕭一懷裡向曹操行禮,蕭一看著曹操,“曹使君,有什麼事嗎?”
曹操見蕭一叫自己使君知道他是真生氣了,“逸山莫氣,曹某知道錯了,操只是當時氣憤一時口快錯言而已。”
“心有所思,才會口有所言。孟德莫要說你從未想過那事?”
“是是是,我不是知道錯了,特意來認錯嘛。曹操愚鈍還希望逸山不棄,好好教導與我。”
見曹操如此低聲下氣的認錯,蕭一的態度也軟了下來,“孟德莫要怪我多嘴,為人主者當要明白,天下根本在於百姓。諸侯是舟,百姓如水,水能載舟,亦能覆舟。得民心者方可得天下。”
曹操聽到此番話,心中一陣明悟,逸山果然是不世出的人物,所說之話果然字字珠璣。蕭一見曹操似乎在思考自己的話,心中感到安慰。說實話一開始蕭一投靠曹操,只是因為他不想四處奔波,縱觀天下,劉備前生太過奔波,太累了。孫權現在還只是個小孩子。也就只有曹操勢力比較穩定。再者他與曹操有幾次交往,他並不覺的曹操是三國演義裡所寫的那般,所以今日他聽到曹操說屠城時負氣離席,一者是真生氣,二者也是為了等曹操追來好告訴他百姓的重要,“孟德呀,你可知一句話,興,百姓苦。亡,百姓苦。蕭某不才得孟德器重,自然會全力勸諫孟德與民為善。可是孟德……”
“曹操知錯了。”曹操這句知錯說的不同於前番,語氣中似乎帶著醒悟,“逸山之話猶如當頭棒喝。曹操一定銘記一生,求逸山不要棄曹操而去。”
“孟德知錯就好,一也就是說說。”
“心有所思,口才有所言。”
這個曹操居然拿我的話來堵我,“好,蕭某保證只要孟德與民為善,一絕不離你而去。”
曹操見蕭一答應留下,心中大喜,不過又冒出一個疑問,“逸山只說要我與民為善,那如果有一日曹操……”
蕭一知道他想說什麼,“民為貴,社稷次之,君為輕。”
曹操感嘆逸山果非凡人,得此人乃操之大幸。“那個逸山即然不願去徐州,那麼還請你留下總領兗州事宜可好?”
“什麼?為什麼是我呀?不是還有其他人嗎?”
曹操聽到這一番話哭笑不得,別人都嫌到手的權利太小,你到好還往外推,“奉孝和志才要隨我出征。公達荀攸)要四處收集軍糧,逸山可要和他們交換?”
交換,我才回來又要我到處跑,太把宅男不當人了吧,“不是還有文若嗎?”
“不錯,我確實把文若留下了,可是他並不太瞭解逸山的十稅一之法,若處理不好只怕新遷之民會心有不滿。所以他只能為你輔助。為百姓計,還望蕭一莫要推辭。”
好嘛,這下又被反將了一軍。
第二天,曹操起兵十萬殺奔徐州,隨軍的有謀士郭嘉、戲志才。武將有夏侯惇、夏侯淵、樂進、于禁、曹洪。此役沒有先鋒後應,曹操為報父仇全軍齊進,全是先鋒,全是主力。除了浩大的軍勢之外,曹操還張榜出文,此次出兵乃為報父仇,只誅首惡,絕不為難徐州百姓。同時,蕭一的從政工作也開始了。
望著桌上一大堆的奏報,蕭一頭都大了,古代生產力低下,醫療條件也差。一點小事都會要上報,就像蕭一面前這堆不是某地婦人順產一子。就是某地母豬生了一窩崽。看的蕭一苦笑不得。他看看坐在旁邊的荀彧,“文若呀,我們辦了多久的公了?”
“方才一個時辰,剛才不是告訴你了嗎?”
“我不是問一下嘛,說不定就快收工了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