望月千花並不否認,自己現在從系統中攫取的各類神眷,均來源於日本傳說中的稻荷神。
稻荷神的概念由來已久,早就在在古代日本的農耕時期,人類就從稻荷神的使者身上,發現了該神明的存在。
“稻”就是稻穀。
“荷”就是扛、用肩扛稻穀。
從古代開始,日本人民就相信,萬物皆有靈,所到之處皆有神,即所謂的八百萬神靈。
因此古代日本人深深地相信,食物是神賜予人類的,人能夠吃飽飯是得到了神的恩賜,人類吃飯前應該表示“感謝”。
在日本人的餐桌上,他們吃飯之前往往要雙手合十,並說:“我開動了。”
但“我開動了”這句話是翻譯過的,若要說得更準確一些,原意應該是:“我接受了您的饋贈了,感謝你。”
談到吃飯,自然離不開稻穀。
傳說中,古代的沖繩縣的與那國島缺少高產農作物,島民飽受飢餓之苦。
為了解決溫飽問題,島上的居民可謂絞盡腦汁、挖地三尺,多年以來也沒能找到相關的農作物。
好巧不巧,有一天,有一位富豪在林間看到一隻白狐叼著稻穗跑來,把稻穗留在了地上後離開了。
那位富豪覺得這是神的恩賜,是可遇不可求的神眷,疾苦把白狐落下來的作物帶回去種植。
由於得到了神眷,與那國島的島民也就不會再遭受飢餓之苦了。
為了感謝神眷,也為了自己,島民建造了神社,試圖以這種方法來得到稻荷神的歡迎,求該神庇佑。
該傳說的由來,似乎與在日本各地經常看到那些稻荷神龕中,嘴裡叼著稻穗的狐狸石像有關。
然而,傳說終究只是傳說。
類似的版本,還有很多。
時至今日,各界學著各執一詞,已經沒有人知道究竟哪個版本才是正確的。
然後就是,在日本,供奉稻荷神的神社有很多,望月神社只是其中之一。
據不完全統計,日本登記在冊的神社有八萬多座,而關於稻荷神的神社就有三萬兩千座。
其中最有名氣的,要數京都市的稻荷大社,在這座神社中,可以看到相關性似乎很強的狐狸雕塑。
該神社,每年都會舉辦稻荷祭和歲旦祭等多種與稻荷神相關的祭祀活動。
與之相比,望月千花所在的這座小小的稻荷神社,就有些不夠看了。
但廟不在大,有小巫女則名!
當望月千花回到家的時候,天甚至還沒有亮,街上還是那樣寧靜。
現在還沒到五點。
回到房間,換上睡衣。
縮到被窩。
為了儘快達成最後的幾點進度,儘快得到解決火男的手段,昨晚,望月千花做出了在神社睡覺的決定。
可神社的條件實在是簡陋,神殿連一張單人床都沒有,她昨晚是在神殿的桌子上趴著睡著的。
調好鬧鐘,定為四點半。
然後開始了打遊戲。
她不是一個人待在神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