伴隨著老頭的描述,一副場景很快便在王世子心頭勾勒出了圖案。
某個星域內,三顆類地行星沿著各自極為接近的軌道圍繞著一顆恆星公轉著。
三顆行星之間複雜的引力牽引角度經過千萬年的變化達成了某種和諧。
對於一個星系而言,百分之九十八的質量都集中在了恆星上,對於這些行星來說,能夠達成這種默契只能說是三星文明的運氣。
鑑於三顆星球圍繞恆星運動的軌道非常接近,所以在泰坦一號星球太空技術剛剛發展起來,就發現了隔壁星球存在生命的證據。
類似的生命形式跟生存環境,讓三顆星球的人們很快便相互認同,當然,這或許也跟這個文明初期侵略性並不強有關,總之,沒有發生戰爭,三顆星球開始了文明的融合更互補。
得天獨厚的各有所長,技術互補,一個空前繁榮的文明就此誕生。
然而作為智慧生命,終究慾壑難填,在一個烏托邦式的富裕社會,矛盾終究還是爆發了。
智慧生命終究是要攀比的。
當悠閒而富裕的生活過到極致,便是來自於意識深處的空虛,這似乎是無法避免的。人們開始渴望工作,當然渴望的並不是那些被仿生機器人奪去的工作,畢竟那些重複性的勞動並不能證明自己比其他人強大,剩下那些需要意識本身進行的開創性工作便成了首選。
而當無數人閒下來,再加上在一個物質文明高度發達的社會,培養一個孩子卻是很簡單的事情,畢竟社會承擔了大半本該由家庭承擔的撫養跟教育責任。
這樣下來,當人口逐漸增多的時候,矛盾必然愈發尖銳。
王世子聽的很仔細,因為或許這些都是未來地球文明可能經歷的發展階段。
隨著太陽系資源的逐步開發,能源日益豐富,以及機器人技術的再度普及,整個社會架構必然朝著高福利社會發展。
到了那個時候,或許在太陽系內,這種烏托邦的社會架構同樣能實現。
少數精英人類代表整個人類族群去決定人類未來發展的方向,而大多數人卻在高福利的政策下,沉浸在醉生夢死的生活裡,直到意識深處的空虛讓人們厭倦了這種無趣的生活,新的矛盾再次產生。
當然,地球文明跟三星文明又有很大區別,畢竟沒有三顆星球的豐厚資源來揮霍,所以地球文明比三星文明更早確定星際殖民的方針。不過即便如此,星級殖民的軍艦上依然挑選的是整個世界範圍內選撥出的佼佼者。
就好像遠征一號上的船員可都是從地球上選拔出的各方面最優秀的那群人。即便是負責船上下一代教育的幼師,都經過了層層選撥,從身體素質到智力篩選,以及遊戲中的表現,等等!
從這一點上看,除非是大規模的星際移民以創造更多的崗位,否則根本無法解決這一矛盾。
這也讓王世子更有興趣,開始聽取老頭所說的故事。
“星際移民又或者擴充套件殖民地,首先可以防範未來可能出現的人口危機,並創造更多的就業人口。雖然說對於三星文明上的智慧生物來說,擁有三顆星球的資源是你們這些單生命星的星系根本無法想象的豐富,我們在當時的科技躍進速度更是你們所無法想象的!資源的利用度之高更是無法想象。然而在豐富的資源終究有可能告罄的那天,所以在當時那個環境下,三大星球首腦這一決議無疑是高瞻遠矚的!透過對外開拓來解決人們的就業需要,並獲取足夠的資源!毫無疑問在當時來說這是最正確的選擇,沒有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