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航!”
“艦長令!起航!”
“通訊系統自檢完畢,一切正常!”
“各雷達系統自檢完畢,一切正常!”
“宇宙導航系統自檢完畢,一切正常!”
“各引擎系統自檢完畢,一切正常!”
……
“座標設定完畢,導航程式生成中,導航程式生成完畢,對應六、七、八、九、十一號引擎準備中,引擎系統準備完畢!”
“目標木星,點火!出發!”
……
龐大的宇宙港內,無數人見證了遠征一號突然下方的引擎噴口突然爆出炫目的火焰,隨後沿著一個固定的角度,呼嘯而去,速度是如此之快,片刻後便這艘承載著地球文明的宇宙鉅艦便在眾人眼中便只剩下一個隱約閃現的小點!
而在遠征一號內部,無數人也呆在自己的家中,看著螢幕中他們距離地球越來越遠,直到只能看到群星閃耀,而地球也成了艦艇背景中的一顆星星!
嶄新的歷史,開始了!
……
在宇宙間航行,要確定一個星球的準確座標是一件很麻煩的事情,這可跟在地球上旅行有著本質的區別。
地球上從一個地點,到達另一個地點,一般來說兩個地點之間的相對位置跟距離都是固定的,不需要動腦筋,搭上飛機就或者動車就能走了,但是乘坐宇宙飛船要到達另一個星球卻不一樣,因為所有的星球都是處在不停運動的狀態下的,而且速度很快。
做為太陽系內最大的行星,龐大木星的公轉速度跟其它行星比起來並不算快,一個公轉週期需要大概11個地球年,但平均下來它的速度也達到了4.7萬公里每小時的時速。
這顆足足是地球1316倍大的巨大行星,距離地球最近的時候有6.3億公里,而距離地球最遠的時候則達到了近13億公里,兩者間可是相差巨大,在加上木星的強大引力,如果遠征一號直接闖入木星的引力範圍,那麻煩就大條了。
用於探索宇宙的遠征一號的確有著強大引擎系統才能保證足夠的速度,但這可不代表著這些引擎能夠在短時間爆發出足夠的動力,6用來掙脫一個巨型星球的重力束縛。如果真的有這麼厲害,遠征一號也不需要等待宇宙港建成才開撥了,早就能在地球上建設然後直接從地面直接進入太空了。更別提木星的引力可比地球要大的多,大概是地球的2.5倍。
所以向遠征一號這樣的鉅艦可是不能貿然進入到木星強引力干擾範圍內的。尤其是木星還是個強大的輻射場,其輻射場是地球的十多倍,就好像一個天然的軌道加速器,不停而瘋狂的捕捉著各種粒子,這可不是地球的範艾倫輻射帶所能比擬的,真要算起來,木星輻射場幾乎是範艾倫輻射帶的一百萬倍,其危險性可想而知,而木星還只是太陽系內的一顆行星而已。
所以首先遠征一號要做的是計算出繞日軌道與木星軌道最近同時又暫時遠離木星的一個交叉點,到達距離地球足夠安全的某個位置後,啟動空間摺疊技術,將出口設定在預先計算好的交叉點附近,然後計算木星在軌道上的大概位置,小心翼翼的到達木星附近,然後派出小型戰艦,放出各種觀察裝置,如果有需要還可能派遣登陸艦到木星系統附近的衛星上收集各種資料。為了應對木星的這種強輻射環境,這些裝備還必須帶有強大的輻射遮蔽裝置。
木星之旅大概預計需要地球時間兩週,其中一週用於趕路,一週時間則停留在木星系統內部,進行各項科研活動。
這些時間都是不能省的。
遠征一號是為了幫助地球人類尋找新的宜居點,雖然說這次太陽系內之旅只是為了試車,但是這個試車可不僅僅只是包含了對遠征一號本身進行長途旅行的檢測,更包含了對於艦載的各種裝置,以及鉅艦內部各種型號艦艇實戰能力進行檢測,當然順帶著的各項科研也是必不可少的。用華夏人最喜歡說的一句話是,來都來了,總不能什麼都不幹就轉身走人吧?
更別提還有科學家一直懷疑木衛系統中有適合人類生存的宜居星球,比如正在艦上工作的德國天文學家威廉·克萊斯,有了這次木星系統實地旅行的機會,不讓這些科學家收集足夠的樣本,遠征一號上的科研部指不準會有暴動的可能。
不過這些事情都是指揮大廳內的一眾人們需要操心的了。
在遠征一號高速行駛過程中,是不會將外層的各種戰艦放出去的,主要是因為這些戰艦無法獨立承受空間摺疊後帶來的龐大壓力。換而言之,這些停泊在遠征一號外層的艦艇都不具備超遠距離航行的能力,只能依靠遠征一號來長途航行。
可以將遠征一號看成一艘超巨型的航母,只不過這艘航母不是巡遊在海面上,而是在茫茫的太空之中。
所以這個時候就是艦艇上眾人的假期了。
除了少數人還需要在自己的崗位上忙碌外,大部人都處於休閒狀態。當然,即便是這種半休閒狀態,每天還是需要完成各種訓練活動的。當然,今天是個例外,首航的日子,無數人聚集在生活區中心廣場的大螢幕旁,觀看著艦艇外一切。
小主,這個章節後面還有哦,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面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