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月後。
淮西省,濠州,天嵐仙宗。
竹外桃花三兩枝,春江水暖鴨先知。水面微微盪漾,竹筏悠悠而行,前方的塗山小島已然遙遙在望。
早春的暖意臨近了,陽光暖暖的照下來。風雷宗宗主李九齡靜靜站在筏子最前端,手捻鬍鬚,那張年邁的老臉上蘊著前所未有的嚴肅。
過了一會兒,他衝著對面的天嵐仙宗山門,鄭重其事的拜了三拜,口中唸唸有詞:“抵臨妙境,不勝惶恐,有禮了,有禮了......”
許方婧從竹筏子上盈盈站起來,小心翼翼的往前走了幾步,站在李九齡後方欠了欠身,恭敬道:“李前輩,辛苦您老了。這麼大年紀,還要為我們的事殫精竭慮、跋山涉水。”
“無妨,無妨嘛,你這丫頭忒客氣了。能為世道太平出一份力,老夫榮幸之至,不敢不為。”李九齡笑呵呵的擺了擺手,滿面慈祥,“天嵐仙宗就要到了,老夫定當竭盡所能,說服袁宗主,接下這七王之位。”
許方婧心事重重的點了點頭:“但願能夠順利吧。”
李九齡臉色微變,本來想要說些什麼,但卻終究沒有說出口。
這兩個人,一個屬於華夏軍部的十三處,一個屬於名聲在外的風雷宗,看似風馬牛毫不相及。但若是知曉了整件事的來龍去脈,就會明白,他們會一道出現在塗山小島,其實一點兒都不令人覺得奇怪。
此前,許方婧陪同國際聯盟代表艾麗婭遠赴江南見林子軒,希望華夏天驕能夠接受七王封號,掌管東方修真界,共同維護世界的繁榮穩定。
但無奈,兩位姑娘家被林子軒狠狠的打了臉,不得不灰頭土臉的返回燕京城。
其後由華夏軍部元老會最終決議,既然林子軒不願意接受七王封號,那就從東方修真者中,再找出一位德高望重的當世強者,肩負大任好了。
經過縝密調研、屢次商討,最終確定的人選,便是天嵐宗主袁落塵。
作為天嵐仙宗宗主,成名已久的先天境大高手,袁落塵在華夏修真界的地位完全稱得上高不可攀,其威名甚至遠播東亞、南亞、西亞各國,在整個東方都擁有極大名望。
而且最關鍵的一點,軍部參謀處的高階專家們,很雞賊的認為:華夏天驕林子軒同天嵐聖女張碧瑤關係曖昧,袁落塵作為張碧瑤的師父,至少也算半個岳父老泰山吧?
將七王封號交給袁落塵,至少林子軒不會挑刺兒,甚至還要相幫,豈不是美滋滋?
方案最終確定後,元老會發出決議命令,又交給了十三處施行。十三處處長鍾若曦為促成此事,派人接洽風雷宗宗主李九齡,希望後者能夠出面,前往天嵐仙宗協助華夏軍部同袁落塵交涉。
論身份,李九齡是風雷宗宗主、化境天師強者。論資歷,李九齡又是華夏修真界的老一號人物,方方面面見了多半都要尊一聲前輩。
說難聽點兒,他很適合這種和稀泥的工作。
李九齡本來有所猶豫,但最終耐不住十三處方面搬出天下大義,曉之以情、動之以理,再加上一番高帽吹捧,這才勉為其難的答應,帶著許方婧不遠萬里前往天嵐仙宗,面見袁落塵。
這便有了之前的一幕。
其實風雷宗宗主李九齡心裡也一個勁兒的打鼓,任誰都清楚,莫要說是在東方修真者中挑出一位強者冊封王位,即便是放眼全球修真界,華夏天驕林子軒也完全有那份資格。畢竟在第一次修真戰爭後,許許多多的修真者甚至懷疑,那位殺人不眨眼的五星屠夫或許已然登臨了世界的巔峰,睥睨天下、無人敢擋。
現如今,華夏天驕不要七王之位,這頂看似榮寵加身的王冠無疑就變成了燙手的山芋,袁落塵又不是傻子,真的敢接麼?再者說,人家林子軒不稀罕的玩兒意,你又準備轉手送給旁人,那袁老怪也是名登天榜的赫赫強者,有這根刺橫在心底,難道就不顧及臉面了?
李九齡正在默默思量間,陡然聽得對面的塗山小島上,傳來一道悶聲斷喝:
“來者何人!敢犯天嵐仙地,速速通報名姓!”
風雷宗宗主李九齡猛打了一個哆嗦,急忙拱手回道:“老夫李九齡,萬里上天嵐,求見袁宗主!煩勞道友通稟!”
二十分鐘後,竹筏抵達塗山小島,李九齡和許方婧棄舟登岸,受山門執事指引,被領到了天嵐仙宗大殿門外的廣場上,準備拜見宗主袁落塵。
他們最先見到的熟人,是天嵐聖女張碧瑤。
李九齡面對的,非但是天嵐仙宗的直系繼承人,更是同華夏天驕林子軒曖昧不清的女人。哪怕自己年紀長、資歷高,仍舊不敢有絲毫怠慢,恭敬施禮道:“老夫拜見聖女。”
“李前輩客氣嘍。”張碧瑤俏臉笑意盈盈,也微微俯身還了禮。
李九齡暗暗打量張碧瑤一番,見這姑娘樣貌傾城、滿含靈動,當真配得上風華絕代之名,內心卻也不由得暗歎:難怪是林子軒看中的女人啊......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面精彩內容!
“聖女,許久未見,氣機凌厲更勝往昔。”李九齡垂下眼,滿面和善的微笑,“想必您如今的修為,當在老夫之上了吧?”
他說出這些話的同時,內心卻也不由得挫敗。想自己砥礪大半輩子的修行,竟然還抵不過一個二十來歲的小丫頭,這把年紀當真活到狗身上去了......
張碧瑤抿著嘴笑:“嘻嘻,碧瑤的修為僅僅比李前輩略高一點點,但若論及底蘊和資歷,卻遠遠不及,羞愧得很。”
“聖女謙遜了,老夫一世平庸,何德何能,焉敢同您這等絕代天賦相提並論。”李九齡手捋鬍鬚,喟然輕嘆,“古今盛傳,先天聖體乃是最巔峰的修真無上道體,此言當真非虛。區區數年光景,聖女修行獨步千里,著實令老夫汗顏之至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