陰山的這些安排,陰山現在的太守歐陽若言也都寫信給夏雲澤了。
但二師兄寫的是二師兄寫的,林立寫的是林立寫的,二者的內容雖然差不多,意義是不一樣的。
林立接著寫道:“臣這邊,才將鮮卑半島瀏覽一圈,對這邊的地勢、氣候和人文也初步瞭解。
臣每到一處,都留有士兵建立駐軍處,徵召當地人從軍,同時頒佈大夏律法。
一方面是鞏固大夏人在鮮卑半島的地位,另一方面是教訓鮮卑人臣服之心,同時臣以為,解救鮮卑人自己的,必須是鮮卑人。
鮮卑半島從遼東半島延伸出去,東部沿海處不遠,便有海島,海上時常出現海盜,不僅會在海里攻擊漁船,搶奪魚獲,還會上岸搶掠。
所以鮮卑半島東部海岸線附近,幾乎無人定居,放著大好的魚獲不去捕獵,日日捱餓。
臣與風府前去的時候,正趕上海盜上岸,身長不過如十餘歲童子,揮刀弄棒,言同犬吠,做兇惡之相。
刀,鏽跡斑斑,棒,長不足三尺。
捕獲之後本想要詢問海島現狀,然言語不通,且行為猥瑣,難以入目,想來海島之人,大多會如此。
臣與風府商議,準備糧食、肉類、瓷器、茶葉若干,做出海準備。
登島之後,以糧食、肉類、瓷器、茶葉誘之為己用,又以大刀長矛武力以震懾,誘其內戰,我等便可收漁人之利。
且也方便儘快建立勢力範圍,然後從我大夏輸送人口,以蠶食、佔領。
糧草、瓷器和茶葉,已經採購運達,所需要船隻,也已經訂購,此番行船暫不動用陛下鐵船,但二次運送人口,便要大量大批運送。
鐵船吃重很深,定能擔負此任。”
這是林立要與夏雲澤說的第二件事情,寫完之後,忽然想起了印度的種姓制度。
印度的種姓制度能延續到前世的現代,多少有些匪夷所思。
不過當瞭解到建立種姓制度的是外來的雅利安人,最初的目的就是奴役當地土著人的時候,就能理解種姓制度為何能一直延續下來。
人種不同。
高種姓的印度人確實漂亮,且掌握著印度本都大部分財力和權力,又是侵略者出身,想方設法享受權力,站在雅利安人的角度上,就能理解了。
誰當習慣了上等人,都不願意被其他人種超越過去,既然能繼續享受高種姓的待遇,為什麼不享受呢。
林立眼睛眯眯,將手裡的筆放下,沉思起來。
種姓問題,瞭解其內涵之後,想要為己用,不難。
尤其是在陌生的、甚至有世仇的土地上。
要不要將種姓制度改頭換面地利用起來呢?
林立只感覺到內心邪惡的種子倏地破土而出,極快地長成了參天大樹。
做下這個決定不難,且至少在此刻林立心中是沒有太多的顧慮的。
但以後呢?
越是衝動時候的想法,越不能急於落實,林立深吸一口氣,暫且壓下這個想法。
他冷靜了一會,才提筆繼續寫道:
“臣聽沈江辰縣令說起西蜀往南之傳聞,甚為震驚。我大夏禮儀之邦,周圍如何盡皆宵小?
想當日北匈奴以我大夏人為兩腳羊,行盡卑劣之勾當。
又聞說鮮卑人也有以拋棄老弱親人的習俗,喪盡天良。
今又得西蜀以南,竟然取少女之肌膚為鼓面,頭顱為容器,簡直難以用筆墨形容此等人間慘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