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成也說起了蒸汽機車的改良。
柴油和汽油都分別提煉了出來,只是數量上還不足以支撐內燃機車——這個名字也是林立起的。
王成還推算了,以鐵軌從西海運送原油到草原或者雲中,一去一回消耗的柴油也不少,按照現有的條件並不合算。
因為鐵路還沒有鋪開,計算上鐵路的成本就高了。
不過因為原油沒有成本這一點——成本算在江飛那邊了——也還算可以。
畢竟,鐵路比馬車人力要節約成本的多。
又說起鐵路的運力對以馬車運輸為主的擠壓,未來,一旦鐵路在大夏全面鋪開,車馬行就要受到重大沖擊。
社會只要進步,原有的老舊生產生活方式必然要受到衝擊、擠壓。
新興事物的壯大,必然會衝擊到傳統的生意。
方曉因為能最早接觸到新事物,所以苗家早早就開始準備轉行。
比如苗家早一步縮小了在大夏的生意,將重心搬到了草原,至今也沒有購買過昂貴的玻璃器皿,除了窗戶玻璃。
只因為方曉知道,玻璃的價格早晚會直線下降的。
左遷也算是自己人了,因此這些話也都沒有揹著他。
一頓飯多數時間都在聊天,結束的時候,左遷先告辭,林立就和王成一起去了方曉在京城的宅子。
方曉一家早就搬出了宅子,只留下幾個老僕看房子,平時都有打掃,只少了些人氣,冷清了些。
一行人進了書房,上了茶點,林立直接說起夏雲澤招方曉回來的原因。
管辦銀行方曉並不陌生,在伊關的時候,他們曾嘗試著做個試點,如今不過是在全大夏的範圍內擴大規模而已。
且方曉也有了管理整個東北地區經濟的經驗,對普通百姓、商賈、達官貴人的需求,都有了解。
聽林立說完之後,很快就在腦海裡有了成型的方案,便說出來與林立一起探討。
王成也在一邊聽著,不時補充些內容,都是以商家貸款和存款的角度上提出問題。
這三人,一個是有前世比較成熟的金融經驗,一個有絕佳聰慧的腦子,一個能站在商者的角度看待問題。
三個臭皮匠還頂一個諸葛亮,更何況是這三人。
林立又提到了中央銀行掌控貨幣的發行,這才是重中之重。
如何控制貨幣的數量,避免形成通貨,這點上,林立的經驗就比不上方曉了。
倒是方曉說了一些,林立聽著很有道理。
最後,自然就是軍餉糧草專供的問題了。
“陛下讓我管理,但最後還是要落在你們兩個身上。你們兩個看看,誰能拿起來。”
林立看著二人,“你們不要指望我,我就掛個名,給你們拉虎皮的。”
方曉和王成一起笑起來。
王成先道:“侯爺,明年大夏境內的鐵軌,就能和草原的銜接了,屬下和夫人商議了,先集中鋪設草原鐵路。
一是給大夏境內的商戶轉型的時間,二就是咱們這邊地勢還要複雜,山水太多,很多地方繞不過去,需要籌備新的方案。
鋼鐵廠和煤礦屬下也做得熟了,也培養了幾個人,不用屬下事事都盯著,替王爺管著官員們上繳的資產,也能騰出時間。
就有一點,這些資產估計零散得很,很牽扯精力。”
方曉也道:“侯爺的手筆,朝臣們都比不上,零散的鋪子打理起來,與一個玻璃廠耗費的精力是一樣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