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吃有喝有銀子補助,再累的活都有人願意幹,更何況林立安排的活也不算累。
出城都安排車馬,城內步行一刻鐘以上的,也給僱傭馬車。
這般效率也提高起來。
而大原城內,原本還有些興奮和騷動,也漸漸消失。
林立一邊上報朝廷,一邊開始開挖西峪山的煤礦。
晉地這一塊的煤礦都是地下,開鑿要比露天的艱難和危險得多。
人口統計的好處在僱傭人工上也體現出來,願意下煤礦採煤的人還是有的。
茶館內說書的,也逐漸安插進了人,講蒸汽機車,拖拉機,機械耕田,收割,講很多尋常人聞所未聞的事情。
翰林院也在林立的要求下安排了翰林下來,在晉地興辦希望小學,大原城外,也開設了水泥廠。
這一次建設起的希望小學,完全是按照前世的設計。
框架結構的三層樓建築,涵蓋了食堂、教室、辦公室。旁邊一側是宿舍樓。
每個房間都是向陽的,都有明亮的玻璃窗,保證白日裡沒有照明,也可以讀書寫字。
中間大面積的草坪操場,標準的四百米跑道,還修建了單槓、雙槓、爬杆、沙坑等等體育活動的場地。
這樣的希望小學,大原同時建設了兩座,在林立的號召和宣傳下,很多百姓竟然前來義務上工,平整操場,修築圍牆,完全不要工錢。
成立也就有大戶人家,免費為上工的人提供午餐、晚餐,派人送到學校的工地上。
林立也幾次親臨,甚至也手握鐵鍬,一起幹活。
書肆裡很快就有了宣傳用的小冊子,圖文並茂,只需要成本外加一文錢的價格——那一文錢是要作為救災捐款的。
茶館裡說書的也每日口若懸河。
一個月的時間,林立完成了大原整個的人口普查不說,還建成了兩所希望小學,煤礦也開始了開採。
而云中的鐵路,也遠遠地鋪了出去。
盛夏已經要過去,枯水期就要來臨,橫跨黃河的第一座鋼筋混凝土橋樑也要開始建設了。
別以為沒有吊車沒有打樁車就無法打樁,古代勞動人民的智慧是後世人無法想象的。
林立所以提出的設計、施工上的要求,都很快就在集思廣益中得到了答案。
即便是枯水期,水道也需要分別攔截成堤壩,從一側到另一側分別施工。
林立答應王文琦的赴宴根本就沒有時間完成,大原的希望小學才建設起來,還沒有剪綵,他就又去了雲中,在建設大橋的工地上。
同時,懸掛在雲中頭頂的堰塞湖,也隨著枯水期而水位下降,建設個水庫的想法,也油然而生。
“大人,打聽到了,王家在關中有個莊子,經營的人是上一任族長管家的孫子。
每個季節,莊子都有人往尉遲大人那邊去。都沒有空手,真金白銀布匹糧食地送。
我的人佯裝打劫車隊才發現的,從數量上看,那個莊子根本拿不出這些東西。
再一查,也都不是在當地購買的,而是每個月零零散散從關中運過去的。
再查,關中的每個城鎮都有王文琦家的鋪子,莊子。”
林立剛從堰塞湖處離開,聞言道:“沒驚動王家人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