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處決了鄭子埔這些作惡的人之後,林立喪了幾天。
林立這次帶著夏雲澤的聖旨,有先斬後奏的權利,自然也可以一併處罰了罪不至死之流。
但林立懶得做了,準備將這些都交給前來接任的新府尹。
是將人流放給東胡、鮮卑、烏桓交界那一塊,還是給他陰山的煤礦做苦役,林立都不想管了。
並非因為鄭子埔臨死之前留下的那些話,而是因為……是的,有這幾句話的原因。
他林立是為開封城的百姓做了很多,但如果沒有之前鄭子埔做的那些,死去的百姓只會更多,易子而食甚至吃掉自己妻子的也會更多。
真正冤屈的是死在鄭子埔刀下的那些人,可誰又會為他們分辨一句呢?
人們只會說為富不仁,在那般艱難的環境下他們守著糧食不肯救命。
卻沒有人想到那些人家的糧食、家產,也是人家幾代人辛辛苦苦打拼而來的。
不是偷、不是搶,是辛苦勞作,從口裡省出來的,冒著賠掉全部家產的風險賺出來的。
拿出來捐贈是情分,不是本分。
活下來的人,明明享受到了那些死掉的人甚至鄭子埔帶來的恩惠,卻全然都不記得。
甚至沒有一個人對鄭子埔的活命之恩說一句感謝。
誠然,這就是林立張貼告示,宣佈鄭子埔罪狀的目的,但人心如此,也讓林立心寒。
難怪古時候有些先賢要隱居山林,不問世事。
難怪站在高位的很多人,會視百姓為草芥。
然而道理是道理,做到心無芥蒂還很難。
從這件事情林立還想到了很多。
他一心只擴張領土,不稱帝,他的手下,手下的手下,會不會也有怨言。
當兵的,得了軍功,就是為了升官發財——不當兵的,人生目標也無外乎這兩點。
他不稱帝,不稱王,發財勉強說是大家都有份,升官呢?光宗耀祖這一塊,可給不了他們啊。
短時間還好說,可以用時機還不成熟等等作為藉口,長時間呢?
風府、王成、方曉都沒有勸過他自立,可師父、師兄們都有這個意思的。
如今崔亮人在北方,雖然沒有明確說,但崔亮佔據北邊,以後就是北地的領主,這是確定的。
風府呢,會不會也佔據了朝鮮半島?
若是這般,這片土地不還是四分五裂?
林立的心裡,第一次動了稱王的念頭。
以現有的邊關為分界線,草原往北並擴充套件到東西,都是他林立的領地?
然而只這麼一想,林立就知道不現實,至少短期內不能成。
夏雲澤不會由得他稱帝的,夏雲澤也不會放任大夏的北邊自成一個國家,且掌握著先進的火器。
退一步說,即便夏雲澤信任他,夏雲澤會信任他的後代嗎?
夏雲澤將他從草原帶出來,也未必全是為了避免他被彈劾謀反。
最大可能是夏雲澤也對他心存忌憚……林立猛然發現,他竟然在夏雲澤對他最放心的時候,生了謀逆之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