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立的第四份奏章,果然“圖窮匕見”。
果然,前三份奏章都是鋪墊,重點在第四份上的鋼鐵廠上。
什麼蒸汽機車,蒸汽機船,林立的目的就是要人,就是建鋼鐵廠,生產步槍子彈火炮。
夏雲澤在收到林立先後四封奏章的時候,第一次沉下臉來。
垂涎海魚?呵呵,真正垂涎的是子彈和火炮吧。
夏雲澤瞧著奏章上短短的幾行字,又將林立的前幾份奏章也找出翻開,一字排開。
從開荒種地到與北匈奴通婚,到建設鋼鐵廠,循序漸進中又透著急躁。
夏雲澤將最後一份奏章再仔細讀一遍,視線在東到大海,西到西域,還有北部這幾個字上停頓了好一陣。
他試圖將自己代入到林立的思維中,然而他並不能很好地感覺到林立內心真正的想法。
林立對他有忌憚,也有信任。
字裡行間處處透露著林立想要做大做強,但奇怪的是夏雲澤卻感覺不到威脅。
子彈與步槍、火炮的生產,也已經掌控在手裡了,可夏雲澤竟然並不覺得比在林立手裡的時候更讓他安心。
大夏並沒有看起來那般繁榮昌盛,國泰民安,若不是林立的火器打敗了北匈奴,震懾了西部,邊關哪裡會這般和平。
然而火器這把雙刃劍,一直讓夏雲澤下不了決心推廣起來。
只因為西部鎮守的尉遲榮並非夏雲澤的嫡系,擁兵自重對於尉遲榮來說,並非是形容,而是現狀。
大臣們終於確定了意見——歐陽若言毛遂自薦,願意帶著家族的幾位舉人秀才,遠赴草原。
這簡直讓大臣們全鬆了口氣。
畢竟沒有誰願意去那鳥不拉屎的草原去風吹日曬睡帳篷。
歐陽少傅可是那位忠義侯,現在忠義大將軍的師父,師兄師侄支援下自己的師弟師叔,也是應該的。
立刻朝廷上全是誇讚歐陽若言學識的聲音,朝廷的文官們第一次統一了口徑。
便是夏雲澤明知道林立的目的就是歐陽家的人,但也不得不承認,沒有誰比歐陽家的人更合適了。
歐陽少傅自己就開辦了月華書院,在大夏享有盛名。
強將手下無弱兵,歐陽一家人不論在文采還是在經營上,都是上乘。
便是歐陽若言,也絕非平日裡表現的那麼紈絝。
畢竟,歐陽若言也是早早就中了舉的人。
再者,也只有歐陽家的人會對林立盡心盡力的輔佐。
歐陽若言帶著家裡的學子們過去,立刻就會成為林立的左膀右臂。
然而林立將草原納入大夏版圖的計劃實在誘人,夏雲澤也實在找不到更合適的人了。
聖旨下達,朝廷上下齊心合力,每一個大臣都捐獻了筆墨紙硯書籍等物。
都沒使用者部出資,一時京城紙貴,各種啟蒙書籍供不應求。
而就在這時,夏雲澤又收到了林立的第五封奏章,隨著第五封奏章而來的,還有幾個箱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