糧草和牛羊的及時補充,讓林立軍隊計程車氣一下子高漲起來,就連俘虜們也跟著高興。
林立趁機擴大了軍隊的編制,原本就有意向加入軍隊的,優先考察,考察的原則之一,就是要學會漢話,能夠簡單交流。
因為只有學會了漢話,才有被大夏文化同化的可能,也才有在未來,為大夏宣傳的可能。
一時,俘虜營裡掀起了學習漢話的熱情。
林立的宣傳兵們這時候起了重要的作用,紛紛下到俘虜營裡,教俘虜們說漢話。
林立自己也加緊學習蒙古語言,畢竟與蒙古人交流,不能總是靠翻譯的。
他有個現成的老師。
崔巧月知道林立要學蒙古語之後,每天一大早就會來林立的帳篷,與林立說話就全是蒙古語了。
開始只是說些日常的問候、早餐吃的是什麼,然後就是天氣、物品的名稱。
林立前世也是考上了一本的學習上的佼佼者,在語言環境下,和被環境逼迫的學習中,蒙古語的進展竟然飛速。
他在帳篷裡也弄個大木板,只要聽到的單詞,都會用炭寫在木板上,時時複習。
原本他就能聽得懂些詞彙,在加大詞彙量的突擊學習中,五六天的時間,就能做到基本上的簡單口語了。
這麼快掌握單詞的原因還有一個,就是不考慮語法。
眾所周知,在沒有語法的前提下,只用單詞也是能簡單交流的,甚至還能達到語法難以匹及的高度。
比如 no zuo no die,還比如……說真的,這玩意只有說話的時候才能想起來。
林立偶爾自創的語言,常把崔巧月逗得哈哈大笑,只因為這種對話方式太風趣了,崔巧月第一次聽過。
接連兩場大雪,外加兩萬俘虜的充實,滑雪場也很快建設好了,只是大冷的天氣裡,只能搭建木屋。
且新砍伐的樹木做成的屋子,散發的那種刺鼻的木頭味,當年也根本住不進人去。
士氣正高昂,換做別人帶兵,估計要儘快追擊弗雷的殘兵敗將們,林立卻不急於打仗。
不戰而屈人之兵才是掌握了兵法的精髓,林立要做的就是這點。
他一邊在營地裡組織練兵,還是以體能訓練為主,甚至要求士兵們攜帶三天的糧食外出進行體能訓練,沿途若是遇到牧民或者部落,要主動與之交流。
宣傳忠義侯與草原公主的婚事,將忠義侯帶兵殺敗斯拉夫人,且準備在草原長期停留,確保斯拉夫人不再對草原牧民構成威脅的義舉。
李程不是在邊關宣傳斯拉夫人是他們殺滅的嗎?那在草原上就宣傳是他忠義侯的功績的好。
再宣傳忠義侯的軍隊不會動用牧民的一針一線,並對牧民進行登記——只要是登記在冊的牧民的人口和私產,都會受到忠義侯的保護。
一旦出現大雪或者牛羊走失,或者遇到狼群等事情,可以向忠義侯計程車兵求救。
很多事情,宣傳得多了,自然就定型成了規矩,說的人自己先相信了,聽的人自然也會半信半疑。
要說草原牧民為什麼上馬能打仗,下馬能放牧,其中一個原因就是這時代草原上的野獸很多,尤其是狼群,時常襲擊草原牧民的牛羊。
狼群是最分工明確的種群之一,圍獵的時候,有佈疑陣的,有驅散成年牛羊的,有圍攻牧民的。
一旦殺傷了牛羊,就會抓緊時間立刻撕裂了肚子,先將最柔軟的內臟吞吃掉,撕掉大塊的肉直接吞進肚子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