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立有意激怒託安,還要站在道德的制高點上,讓託安主動發出攻擊,他好被迫自保。
為了達到這一目的,先是書信羞辱,接著又以倨傲的態度,藐視託安的使臣。
更不惜隱藏軍力以示弱。
為了更快遞激怒託安,讓託安儘早動手,更是以高高在上的態度,不客氣地收下了託安的禮物,又對託安的使臣大加訓斥,把託安當做下屬奴隸般。
甚至還給了使臣一個期限,一天之內,如果託安不親自前來負荊請罪,他就帶領士兵攻打王庭,替天行道。
北匈奴人的脾氣,那是點火就著,使臣差一點當場就要拔刀相向,竭力忍住,面色上卻掩蓋不住,勉強將託安交代的言詞說了,就要求參觀軍營,以慕“忠義侯的雄風”。
林立得意洋洋,親自帶著使臣行走軍營,一路介紹這些帳篷的製作,又指著遠處放牧的馬匹,高傲地說全來自北匈奴。
林立還是有底線的,激怒託安是激怒託安,卻不肯拿崔公主說事,因此言詞中半點也不提及之前的逃婚。
使臣得到託安的授意,幾次將話題提到崔公主身上,都被林立岔了過去。
使臣一路看過來,心中對林立的鄙視已經堆積到了極點,若是不是風府和王成寸步不離地守著林立,當下就要拔刀讓林立認識一下草原人的兇悍了。
而使臣前腳一走,後腳隱藏在帳篷內計程車兵們就抱著槍出來,在營地前方五里之處埋伏。
李程的騎兵也在步兵之後列陣。
使臣還沒有對託安彙報完所見所聞,林立就已經再派著人送信前來,信中斥責託安派使臣羞辱忠義侯,對大夏不敬。
更是將一天的時間縮短為一個時辰,限定一個時辰之內,託安必須要帶著妻妾兒女王公大臣,跪迎忠義侯。
林立也知道這話若是派人親自前去,送信人說不得會被砍了頭,因此這信是遠遠地一箭射入去的。
而這射箭之人離開之後,林立的持槍步兵和騎兵,便開始了緩慢逼近。
欺人太甚。
不但託安是這麼認為的,林立自己也是這麼認為的。
但那又怎麼樣?
戰爭從來就沒有仁慈這一說法,打仗打的就是人命,虛偽也不過是其中的一個手段而已。
林立唯一能堅持的一點就是,絕對不會主動開出第一槍。
為此他三令五申,要風府嚴格命令下去,沒有軍令擅自開槍者斬!
步兵與騎兵緩慢地推進著。
草原的寒風從烏託山山口往南吹著,寒冷讓步兵們持槍的手都有些僵硬了。
一堆堆火也升起來了,柴火燃燒的煙氣遠遠地飄上天空,這一幕更顯得林立軍紀薄弱。
託安再次派來了使臣交涉,看到圍著火堆烤火的步兵,抱著馬匹取暖的騎兵,滿臉的輕視。
林立再次倨傲地限定了時間,並且在使臣的注視下,吩咐士兵再次往前推進。
是可忍孰不可忍。
託安在斯拉夫人那邊沒有討到勝利,沒有建立出自信心,但在林立這般輕視下,積蓄的怒氣勃然而發。
當即派手下大將帶領千餘騎兵出兵,準備以雷霆之勢,將林立的軍隊碾壓。
就在託安的騎兵衝出烏託山口的時候,一支響箭倏地升到了空中,同時,千米之外也不斷升起響箭。
不過片刻,林立的步兵就已經一字排開,列下了三三陣型。
而李程的騎兵也都集合在步兵身後,牽著馬匹靜靜地等待著。
等待著一場單方面的屠殺。
林立站在步兵身後的高地上,靜靜地往遠處看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