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議論著,從兩國的交戰,說到未來的戰局,劉昆道:“按說鷸蚌相爭,漁人得利。可也有唇亡齒寒的說法。
斯拉夫人強悍,打敗了北匈奴,吃到了甜頭,就會往南看到我大夏的江山了。
侯爺有所不知,斯拉夫人不事生產,既不放牧,也不種地,整個就是靠山吃山,靠水吃水。
他們那邊雖說寒冷,但是海里有數不盡的雨,山裡的獵物也多得很。
以往沒少用魚肉與北匈奴換牛羊吃。
打了北匈奴,按照他們的活法,不出幾年就能把北匈奴的牛羊吃盡了。”
李程也道:“是啊,斯拉夫人生性兇悍,成年男人甚至都敢單挑黑熊,北匈奴人比我們漢人高大了許多,在斯拉夫人面前都宛如小人。
我和劉將軍還擔心著,若是兩敗俱傷還好,就怕斯拉夫人緩了幾年後,野心會又漲起來。”
後邊有個將軍道:“斯拉夫人野性難馴,人也兇殘,對待北匈奴的婦孺,就如北匈奴的人對待我們漢人。
要我說,這也是一報還一報,北匈奴人打秋谷的時候,就沒有想到他們有一天也會被斯拉夫人打秋谷。”
大家紛紛贊同。
李程又道:“侯爺打算什麼時候出關?咱們大家等著痛打匈奴狗都等了好久了。”
見到大家都看過來,林立想想道:“越早越好,剛李將軍說起託安要送崔公主到京城的時候,本侯就想了。
若是崔公主入了境內,本侯再出兵,就名不正言不順。不若,今晚就帶士兵們出城,先駐紮在城外。”
李程一驚,下意識道:“這麼急?”
跟著就知道失言,忙又道:“侯爺今日才帶兵入城,正該好好休整幾日。侯爺入城,訊息也傳不出去,再者說我們瀋河城,也不是誰想進來就進來的。
侯爺還是先休整幾日,待糧草輜重都準備齊了,再出城。”
林立深深地嘆口氣道:“李將軍,我也想要讓士兵在城內休息,只是時間不等人啊。
北匈奴與斯拉夫人的戰線,正逐漸往南移動,逼迫著草原牧民也往南遷移。
城牆可以攔住草原牧民,但是城牆以外呢?
草原牧民示牛羊為生命,但是對我大夏百姓卻示為草芥。
且一旦發生衝突,我大夏百姓也萬萬不是那等彪悍之人的對手。
為了大夏邊關百姓的安危,我等也不能久居在城內,必須要儘快在邊關之外構成一道防線。”
李程手下問道:“侯爺,如何構成一道防線?難不曾……”
林立微微一笑道:“本侯帶來了不少鐵絲網,想邊關這一年來也沒有少生產吧。如果數量不夠也無妨,本侯還帶來了不少成熟的工匠,從現在開始加急生產。”
劉昆道:“侯爺是打算沿著邊關,鋪上一道鐵絲網,阻攔住草原牧民?”
林立道:“不是一道,而是幾道。”
他看著對面的眾位將軍道:“我們要阻攔的,是對我大夏百姓構成威脅的人,也是要阻攔未來可能一路匱缺到我大夏邊關的軍隊。
各位將軍,人在國破家亡的時候,就會同仇敵愾而背水一戰,打不過斯拉夫人,就會將目標轉為我大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