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京城三天,林立和方曉白日裡將時間利用到了極致。
上午方曉給林立講書,下午林立給方曉講故事。
晚上的時候,林立就給秀娘寫信,方曉就整理林立講的射鵰故事。
只是林立想要騎馬和跑步的願望,就不能實現了。
因為,他現在是冒充忠義侯坐在馬車裡的,外邊騎馬的,才是“真正”的忠義侯。
並且,在他冒充的忠義侯露面的時候,還要稍微做出些拘謹的樣子,若是不考慮可能有的刺客,這般演戲也很有意思。
林立剋制著自己不去詢問到底有沒有刺客,每每看著方曉心平氣和、遊刃有餘的樣子,就暗暗佩服。
言傳身教,才是最好的學習方式,與方曉同行不過幾天,林立覺得自己也和以前大不一樣。
怎麼說呢。
林立似乎明白如何才能讓自己的氣度看起來更加從容。
他並非刻意去學習方曉的一舉一動,但是與這樣一個人在一起,不免會觀察,便會在言談舉止中體現出來。
距離京城越遠,環境就越發荒涼起來,有時候路上行進了一個時辰,才能遇到一個不大的村落,看到幾個人。
林立也逐漸適應了他假扮的身份,與方曉之間的交流,也逐漸從書本上轉移到歷史和生活中。
“我一直不太瞭解咱們大夏的歷史,其實始皇統一六國之後,就不是很瞭解了。”
林立道,“我依稀記得始皇的豐功偉績,不僅在統一國土建造第一個輝煌帝國上,還在於他為了國家不受外族侵略,寧肯失去自己的統治地位。”
方曉道:“始皇統一華夏,開疆擴土,同一度量衡,車同軌,書同文,建立豐功偉績,讓後人仰望。
當年始皇統一華夏之後,派出蒙恬率領三十萬大軍,遏制匈奴,趙陀領五十萬大軍,防守百越。一度國力昌盛。
然而始皇為了消除一切影響統治的危險,在民眾未能安居樂業執勤啊,大興兵力,四方作戰,又修築長城,建造陵墓,以至於民眾負重太過。
更還指定嚴苛法律,重典之下,民眾往往以小錯而受到嚴苛懲罰,也為秦末的滅亡,埋下的隱患。
國家的興衰,也並非只是這幾點造成的,還有內部的勾心鬥角,爭權逐利。
但始皇最大的功績,我以為是在對嶺南的駐守上。
當年始皇當年下令這些軍隊駐守邊地,嚴令國內有變故也不得返回,才確保了我華夏內亂之時,也沒有受到外族的乘虛而入。
不過,始皇大約也是有信心平亂。
如果始皇不是在巡遊中病逝,我私以為,始皇的功績還能延續。”
林立點頭:“平定六國,統一華夏,這幾個字說來簡單,可能統一的過程於始皇這般人物而言也並不難。
畢竟,秦朝軍隊的作戰勇猛,兵力之強盛,在當時有目共睹,所向無敵。
看始皇統一華夏之後,統一度量衡等等的舉措,證明始皇在管理國民百姓上,也是能力非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