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廳這邊都是男客,多是跟著家中長輩來的。
太子殿下前來,他們這些晚輩沒資格上前,而林立這個名字,大多都有耳聞。
林立那一首《青松》,比他在永安城守城的事蹟早一步傳到京城。
只是林立這個名字太過普通,名不見經傳,時間長了,大家記得《青松》,卻還要略想下,才能將林立這個名字與《青松》畫上等號。
而永安城守衛戰中,林立的名字最初也是沒有方縣令和方曉重要的。
尤其是開源城被屠城的訊息傳到京城之後,也立刻就蓋住了永安城得以保全的訊息。
而昨日茶樓裡才開始有說書人講述永安城保衛戰的故事,大多數人都不曾聽說。
聽到“林大才子”“守衛永安城的功臣”這幾個醒目的字眼,看過來的人就多起來。
江峰乾脆就拉著林立給大家介紹道:“這位就是月華書院院長歐陽少傅大人的唯一弟子林立林勉之。”
少傅大人的名頭,在場無人不知無人不曉。
曾經多少子弟想要拜在少傅大人門下而不得其法。
再場至少一半子弟當日聽說到少傅大人收徒的時候,都悵然若失,恨不得那唯一的弟子就是自己。
待看到少傅大人弟子就站在這裡的時候,所有視線便都彙集在林立的身上。
林立向大家做了一圈揖道:“在下林立,見過各位。”
廳裡眾人忙不得還禮。
江峰繼續道:“當日在永安城外的冬影別院,林秀才創作《青松》一詩,將青松之堅韌不拔、寧折不彎渲染得淋漓盡致。
正是這一首詩,讓少傅大人起了愛才之心,收為弟子。”
林立內心尷尬,完全不知道該如何謙虛才好。
有人道:“沒想到《青松》的作者年紀這般輕,能創作出《青松》這等詩句,難怪能在守護永安城中奮不顧身。”
說話之人上前來,與林立拱手道:“在下兵部尚書之子竇雲平,昨日說書先生在茶館說書的時候,我就在其內,林秀才真讓人敬佩。”
林立忙還禮道:“身為永安城一員,守護城池百姓,不敢不盡心盡力。”
又有人上前來道:“在下刑部尚書之子顧德輝,見過林秀才。”
互相施禮之後,顧德輝上下打量林立道:“永安城守護戰中,林秀才以一己之力力挽狂瀾,想不出幾日,京城內將人人盡知林秀才大名,林勉之三個字將廣為流傳。”
林立心裡咯噔了下,面上卻含笑道:“說書先生所言些許有些誇張。
不過,若是沒有方縣令高守尉帶領全程軍民共同奮戰,沒有方縣令與其子方曉方秀才在城牆上以身作則,永安城也不會能堅持了這麼久。”
說著又謙虛地笑笑道:“實不相瞞,站在城牆上第一次看到匈奴大軍攻城的時候,我得腿都在發抖。
還是看到守城的兵士們奮不顧身,這才燃燒了鬥志。
說來慚愧,第一次親手用長槍將爬上城牆上計程車兵推下城去之後,手腳全哦都發軟,差點癱坐在地上。”
人就是這樣,越是謙虛就越容易獲得人的好感。
林立守城是不爭的事實,他卻只撿自己膽怯的一面說,因此越發顯得真實可信。”
高峰搖頭道:“林秀才謙虛了。只要想想數萬匈奴士兵咆哮著爬上城牆,無數箭矢從頭頂飛過,守城兵士就中箭倒在自己身前,誰能不腿腳發軟?
然又有多少人能入林秀才一樣,將悲憤化為力量,奮勇殺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