煤在燃燒過程中會產生黑煙,產生大量有毒物質,並不適合在人群密集的環境中使用。
林立得到煤之後,第一個想法就是要避開人口稠密區,新建設一個兵工廠。
他用了一個晚上的時間細細地考慮了,不但考慮了現在,還考慮了未來。
若是人民安居樂業,國力強盛,農業工業的發展都不可缺少。
兵工產業既然已經開始了,更沒有道理停下來。
槍桿子裡面出政權這話是偉人說的,事實證明也是對的。
所以,建設一個有規模的鋼廠,也是必然的。
邊境這處,除了兩個大城池之外,地廣人稀,依靠最早發現的煤礦,興建工廠,首先避免汙染城池。
其次,這裡畢竟是王爺的地盤,只要戰爭停止,安全性也是很高的。
再次就是,夏雲澤也不會願意讓鍊鋼、製作槍炮的工藝被別人得了去的。
林立絞盡腦汁,將這些時間在鐵匠作坊裡的經驗,與前世瞭解的支離破碎的知識結合起來,寫了一個半文半白話的計劃書。
計劃書裡圖文並茂,從鋼廠的廠房到研發車間到員工宿舍,應有盡有。
寫完之後,又想到了一個問題,就是鋼廠真建立起來了,圍繞著廠區,是不是會很快就會出現城市。
前世這樣的例子很多。
建廠就需要工人,工人可以吃住在廠子裡,但是工人的家屬呢,總不能常年不見面。
家屬一旦跟過來,必然要住在廠區外,要生活,要吃穿,就有可能自己開墾荒地,逐漸就形成村落。
然後,就會逐漸繁榮起來。
人多了,就會有商隊,就會有市場,然後,林立遠離人群的設想就破滅了。
林立瞧著自己寫的計劃書,苦笑著搖搖頭。
先如今,夏雲澤哪裡能有經濟實力重新開辦個鋼廠和兵工廠?
林立熬了一夜寫下的計劃書,被他又放在了書房的紙張中。
煤代替了木炭作為燃料,加快了林立計劃裡實心大炮的鍛造。
不到林立預期一個月的時間,就鍛造出了三十門實心大炮,每門大炮還配備了六發炮彈。
也就是六個實心大鐵球。
這實心鐵球是可以反覆使用的,只要打掃戰場之後能撿回來。
三十門大炮製作成功之後,除了鐵匠作坊內的工人們歡呼了一陣之後,整個城裡並無其他人知道訊息。仟千仦哾
從林立著手製造大炮開始,夏雲澤就封閉了訊息,迄今為止,除了參加試射的小兵,就只有夏雲澤、莫子楓、李程這三人知道。
但整個軍隊裡全都流傳著一個訊息,就是王爺正在製造一種可以重創匈奴兵的大殺器。
實心炮製作出來,還要培訓炮兵,不僅林立親自上陣,便是夏雲澤也跟了足足有一天時間。
從如何裝火藥、炮彈,如何瞄準,如何調整弧度,到點火發射。
三十門大炮,林立都安排了號碼,每一門大炮試射一次,林立都記錄了炮彈的射程,落點。
不可避免的,林立再一次發現了問題。
射程誤差較大,落點的誤差同樣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