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朝之後,官員們還都一臉意猶未盡的樣子,想著剛剛太子給夷男出的三句上聯。
三句上聯,都是千古絕對,這些沒能對出夷男對子的朝中重臣們,對李福這三幅沒有下聯的上聯,都投入了極大的興趣。
但是無一例外,無論他們如何思忖,都想不到一個工整的下聯來。
但也有對這些不感興趣的人,衛國公李靖自打出了太極殿,就一直跟在李福身後,直到出了宮門,才快步上前,低聲對李福說了句讓李福感到詫異的話。
“衛國公,你可想好了,你真的想正式收薛仁貴為徒?”李福一臉似笑非笑看著李靖。
李靖老臉微紅,緩緩點頭道:“懇請太子成全,老夫已經快要上不動戰場了,今後大唐的天下,是薛仁貴這些軍中新貴的,老夫不願讓我這滿腹兵法韜略,都被帶進棺材裡。”
“老夫子侄都是難堪大任,最近這幾次大戰,薛仁貴表現卓越,老夫就動了心思,想懇請太子殿下幫忙說道一下……”
李福擺手打斷李靖的話,“衛國公,你想收薛仁貴為徒,其實不用這麼麻煩的,不過你真的只是單純想收薛仁貴為徒嗎?”
聽到李福這話,李靖不自禁挑動眉頭,乾笑道:“太子這話說得,老夫真就是起了愛才之心,不想一身兵法浪費了。”
李靖說到最後,聲音越說越小,面對李福那意味深長的笑意,他自己越說越沒底氣。
同時李靖也被李福給嚇到了,沒想到這位閒魚太子,竟然有如此不為人知的一面,他似乎能夠看穿自己的心思,卻又不說破,單純只是看自己兩眼,就讓自己莫名的心虛。
李靖確實存了私心,藉故請李福來收薛仁貴為徒,也是他的一種策略。
未雨綢繆!李靖知道自己上戰場的機會,可能不多了,從這次歸來,李世民對他的態度,就可見一斑。
就在剛剛,李靖的兵符被侯君集收走,說是例行公事,但李靖哪裡聽不出來另外的味道。
遠的不說,高句麗,新羅,百濟,薛延陀,這些滅國之戰,都出自他李靖的手筆,李靖如今的地位,已經是封無可封,總不至於說給他封王吧!
所以李靖猜得到,李世民對他已經起了防範之心,當然這也無可厚非,換做任何一個人,都會擔心,一個功高震主就足夠說明一切。
李福看著李靖變幻莫測的臉色,淡淡笑了笑,他很能理解李靖此刻的心思,飛鳥盡,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李靖估計已經開始擔心什麼了。
要不然歷史上的李靖,為什麼在人生最後十年的時間裡,一直碌碌無為,閉門不出,但也因此得了善終。
這對於一代戰神而言,不得不說是一種浪費,更是一種悲哀,李福不知道李世民是怎麼想的,但他能夠理解李靖的心思,不過卻不認同李靖現在的作為。
他想收手,但還想為國效力,想把一身本事教給薛仁貴,可他難道不知道,他這麼做,依舊會讓人想多的嗎?
薛仁貴如今可不單單只是東宮的侍衛長,更是大唐軍方新生代的代表人物,無論誰都知道,薛仁貴的未來,是不可限量的。
李靖選擇這種時候,收薛仁貴為徒,這個中意味,怕是不光李世民對多想,就是朝中重臣們,也都會因此想歪,到時候一旦流言傳出,不光李靖要倒黴,薛仁貴都要遭受無妄之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