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些話當張七很是動容,自己父親過世的時候,也是這樣的從容,當時,他的心裡所想的,也跟俞嫣然所說的一樣嗎?
俞嫣然繼續道:“可有些時候,我們得相信,如果沒有這場疾病和這場提前而至的死亡,我們也許很難發現生存之美好,親情之美好。
所以,我們真正要做的是,如何抓緊這有限的時間感受這世界的美好,感受到每一份親情的美好。
沒有必要抱怨什麼,也沒有必要覺得不公平,失去了一些什麼,就會得到了些什麼,縱然我們是提前告別,提前收場,但我們卻不必要承受離別的憂傷,這對我們來說,何嘗不是一種解脫。
除此之外還要留戀什麼?太多未做完的事,未了的心願和未實現的夢想嗎?
我們回過頭想想,我們年少時,或者更小的時候有多少沒有做完的事,沒有了卻的心願,和未能實現的夢想呢?
這一生我們都在路上,我們一直在前行,即使再給我十年,二十年,三十年,我們依然在路上,依然有許多沒有做完的事,沒有了卻的心願和未能實現的夢想。
所以在餘生裡,大家可以理一理,看看還能做多少事,看看還能做什麼努力,我願每個人,或者實現了夢想,或者在實現夢想的路上,不管什麼時候,都不要放棄,這樣我們的生命才有意義。
我記得,有一個心理學題目這樣問一個人,當你的生命只剩下三天,你想做的,會是什麼?
而對我們來說,這個已經不是心理學題目,而是即將到來的現實,對在座各位而言,我們的生命當然不止三天,可是也未必會比三天多多少。
所以我們一要好好想想看,按照這樣的緊迫感,我們應該做些什麼?”
這一次臺下很沉默,每個人都在默默的思考,思考俞嫣然的說法,思索在短暫的餘生應該做些什麼。
俞嫣然看著臺下的凝重,露出一絲微笑的表情,繼續演講道:
“我也知道,大家都很痛苦,我也一樣很痛苦,手術,化療、藥物反應,沒有力氣,吃不下東西,吐到黃膽水都能吐出來,渾身的不適,渾身的疼痛,生不如死的感覺。
但是大家也請相信我,當我們承受了一次完整的痛苦過程之後,那就意味著我們也有能力承受下一次的痛苦過程。
痛苦不會把人擊倒,痛苦和磨礪只會讓人成長和前行,擊倒我們的只會是我們自己,痛苦會讓我們想要放棄,但放棄卻不會減輕痛苦,只會讓痛苦加倍嚴重。
所以,不論有痛苦,有多麼煎熬,我們只能勇敢面對,只能繼續前走,只要我們能夠堅持,就一定能夠戰勝這些痛苦。
你得明白,就算你想認慫、想放棄,想跪地求饒,也不會有任何減少你痛苦的可能性,你應該把希望寄託於每一次放療之後。
就如同今天這樣的時光,你們可以暫時忘卻這些痛苦,你可以去做任何你們一直想做卻沒有機會做的事情,而且你們一定要去做,再不嘗試,就真的沒有機會了。
各位病友,尤其是各位新加入的病友,你看看你們的周邊,他們每一個人都經歷過這些痛苦,有些已經化療十次,二十次甚至更多,可每個人都依然在堅持著,所以,相信自己,你也可以。
生命就是一場煎熬,從我們出生開始就是煎熬,都在承受各種失望和痛苦,很多人說到宿命的悲哀,說不管我們怎麼掙扎,怎麼選擇,結果都不可改變。
這句話,也對,也不對,對是因為生與死的公平,每個人都得接受生的痛苦,也得接受死的悲哀,或早或遲,或長或短,誰也躲不過,誰也逃不了。
可是我們可以選擇我們的心情,是笑著離去,或者哭著落幕,我想每個人都知道怎麼選,不光是為我們自己,也為我們身邊關心我們,愛著我們的每一個人。
這一次的旅行,我們到了終點了,但會有人在我們停下的地方上車,帶著我們的一切,繼續前行,直到下一個站點,另外的人再接著他們的旅程,繼續前行。
但是誰也不要放棄,誰也不能放棄,今天不是終點,明天也不是,醫療科技每天都在進步,每天都有新的藥物和新的治療方法誕生。
黑死病、天花、梅毒,曾經許多許多的問題,都因為某種藥物或者技術的突然得到了解決,癌症雖然可怕,但是現在很多的藥物都能延長生命,你們身上那種癌症也許就可能在明天得到徹底的解決。
所以我們一定要心懷希望等下去,想盡一切辦法,盡一切努力,微笑著等下去,等待奇蹟出現的那一天。
即使等不到那一天,我們也不要太過懼怕,死並沒有我們想象中那麼可怕,從我們人類誕生以後,經過了那麼多年,消失了無數的生命,都是那麼平靜,無聲而無息。
出生是一場緣份的開始,而死亡是一場緣份的終結,開始是另一場的終結,而終結則意味著別一場的開始。
從物理學上說,所有的存在都不會無端的消失,不管有沒有靈魂,但是我們存在過,即使死亡了,也不會消失,只是去了我們未知的未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