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天的擬任公示,飛快過去,這種公示,如果不是民憤極大的幹部,基本上,都只是走一個過場而已。
七天之後,市委組織部長孫明浩親自護送劉衛軍上任,易軍也順利的接手劉衛軍的職務,成為梁溪市政斧辦公廳秘書長。
“市長,這是您要得幾個合適的秘書人選資料,您看一下,另外,這邊是明天上午,八點,在紡織集團那邊舉行舊城改造奠基儀式的資料。”易軍走進辦公室,將兩份資料放在桌子上,很是熟練的幫聶振邦倒上了一杯濃茶。雖然,易軍已經是秘書長了,可是,聶振邦新秘書還沒有到位之前,易軍還是承擔著秘書的工作。沒有半點的不耐。
這種作風,很讓聶振邦滿意,不驕不躁。也沒有少年得志的輕狂,一如既往的保持謙虛態度。這也是自己看好易軍,並願意大力培養和扶持的根本原因。
“嗯,放在桌子上吧,易軍,這段時間,在新秘書到位之前,可就要辛苦你了,政斧一攤子事情要你管,還要顧著我這邊。”聶振邦微笑著說了起來。
身份地位的變化,使得聶振邦的語氣也有了變化,稱呼,也從以前的小易,轉變成為了易軍,這倒不是說聶振邦勢力,以聶振邦和易軍的關係,不說易軍現在還只是正處級,即便是正廳級,聶振邦叫小易,恐怕也沒有太多的問題。實際上,這也是從易軍的角度去考慮。畢竟也是領導了。再叫小易,也不太適宜,領導形象還是必須要保持的。
目光收回來,聶振邦將注意力放在了桌子前面的三份資料上,最上面的一份,聶振邦最是重視,資料的擺放位子,這也是有講究的。最前面的,自然是易軍最為看重的。
目光一掃,這個名字,卻是讓聶振邦有些熟悉,黃旭陽,再看年齡,三十一歲,比自己大了三歲多,在簡歷的旁邊,一張大頭照片上,依稀還顯得有些稚嫩的樣貌。讓聶振邦渾身一震。這個人,不就是自己曾經在京城大學中文系的同宿舍同學麼?
雖然,這輩子,自己去宿舍只有兩次,在班上讀書,四年加起來甚至都沒有一個月時間。可是,上一世,自己可是很清楚的,此刻,記憶的閘門開啟了,如潮水一般的湧現心頭,記得,黃旭陽確實在畢業之後被分配回了原籍梁溪。可是,之後就沒有任何的訊息了,現在看來,畢業已經七年了,黃旭陽還只是市政斧秘書科的一個普通科員,甚至,連主任科員待遇都沒有解決,這輩子,自然是不會有什麼發展了。
翻過第一頁,下面,就是關於黃旭陽的簡歷了,一看畢業院校,果然是熟悉的字眼——京城大學中文系90屆中文一班畢業,聶振邦等人是86年秋季入學,90年夏季畢業,一般,都是以畢業的年份來計算,當然,也有以入學時間計算的。這裡,按照京城大學的規矩,都習慣用90屆來稱呼。
看到這裡,聶振邦已經不需要再多看了,確定,黃旭陽是自己的同學無疑了。下面,附帶的檔案是黃旭陽的一篇文章。這個時候,聶振邦卻是看得很仔細。
文章的立題很普通,這是一篇講話稿。關於政斧工作報告上的。文章之中,相關的經濟資料和各種數字化的東西,聶振邦倒是沒有任何的驚歎,這些東西,市政斧檔案室那邊還是有的,只要查一下,很輕鬆就可以找到。這算不得什麼本事。可是,文章裡面,一些用詞,卻是讓聶振邦有種眼前一亮的感覺。到底是同班同學,黃旭陽在文字上的身後功底,讓聶振邦也很是佩服。
單純只從文章來看,黃旭陽倒是算得上一個合格的,甚至堪稱優秀的秘書。可是,畢業這麼多年,黃旭陽的心態和心理有無什麼變化。姓格方面如何,這才是最重要的,找秘書,可不是一個簡單的事情。找秘書,甚至比找老婆還要嚴格和慎重。
老婆沒找好,姓格不合,還有離婚的可能姓,可是,如果秘書沒找好,輕則是影響自己的前程,嚴重的,甚至斷送現在也不是沒有可能。
看到了黃旭陽之後,後面兩份資料,聶振邦已經沒有任何的興趣去看了。雖然,這對其他兩人來說,或許是不公平的,可是,體制內,從來就沒有過什麼真正的公平。
“看來,還得要見一下才行。”聶振邦思忖道,隨即,抬頭對著外面辦公室道:“易秘書長,進來一下。”
雖然,易軍現在已經是秘書長了,可是,卻還是迅速的走了進來,目光看著聶振邦,點頭道:“市長,您找我。”
聶振邦微微點頭,隨即,拿起桌子上的資料,遞給了易軍道:“嗯,後面兩份資料,就不必再看了,黃旭陽這個人的履歷倒是不錯,三十一歲,年紀也很合適。工作七八年,還是普通科員,稜角什麼的都磨平了。這樣的人,倒是很合適擔任這個職務,不會有少年得志的衝動和傲氣。你把這個黃旭陽叫過來給我看一下,合適的話,就先讓他跟著我好了。”
“好。”易軍的話語,向來很簡練,而且,易軍也知道進退,自己對這個黃旭陽也很滿意,不驕不躁,作風很是沉穩,寫文章更是一把好手。
小主,這個章節後面還有哦,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面更精彩!
可是,自己和他非親非故,能夠這麼做,完全是看在愛才的份上,沒有其他想法,此刻,卻是不會再說什麼。而且,聶市長的姓格堅定,不是那種隨便就受人影響的人。此刻,多說的話,反而會讓聶市長反感。所以,易軍從來都不多嘴,專心做好自己的工作就行了。
……就在聶振邦確定人選的時候。秘書科這邊,也在談論著這個事情,大辦公室裡,秘書科的普通科員,六個人共用一個辦公室。
此刻,在辦公室裡,靠窗的一間辦公桌前。一個年約二十五六的年輕人轉過頭。笑著道:“夥計們,你們說,這次易秘書長如願以償的接任位子,這大老闆的秘書位子可就空缺出來了。這次,咱們市裡,誰會成為幸運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