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顯林聽了說:“供奉是皇帝身邊的近臣。至於姚坤,卻是不知為何人。”
“他不就是何人。”燕歸農看著趙旭丟了一句,坐起身子說:“我聽到姚坤和那幾個唐官說話噁心,就放了把火將他們住的地方給燒了,也不知道能不能將他們給燒死。”
“哦,他們都說了什麼?”趙旭張嘴問,燕歸農卻不說話了,從懷裡掏出一封信,往那裡一扔,倒頭又睡下。
夏顯林狐疑的看看趙旭,將信拿起來,嘴裡問:“信裡寫了什麼?”
燕歸農不耐煩的說:“我又不識字,你問我作甚?自己看。”
不識字你拿這封信幹什麼?夏顯林無語,將信開啟一看,登時吃了一驚,臉色變得鐵青,又將信遞給了趙旭。
趙旭剛將信接過,夏顯林走到了窗前,猛地一拳打在牆上,怒道:“契丹人狼子野心,厚顏無恥之極!”
燕歸農聽著夏顯林的話,眼睛看著房頂,嘴裡嘿嘿的說道:“無恥?只有更無恥,沒有最無恥。說無恥都是誇讚這些唐官,他們簡直就是狗屎,就是臭不可聞的臭狗屎。”
夏顯林罵契丹人,燕歸農卻在罵唐官,趙旭不明白到底怎麼回事,只有先看信。
原來,這封信是大唐新登基的皇帝李嗣源派往大契丹國的供奉官姚坤給李嗣源的一封請奏,請奏的內容是說,契丹皇帝耶律阿保機已經從供奉官姚坤這裡知道了李存勖的死訊,言明李存勖是“大契丹國皇帝的兒子”,耶律阿保機這個“大唐前皇帝李存勖”的父輩剛剛得知大唐兵亂,還沒有來得及去救援,之所以沒有去救援的原因是渤海國還沒有被攻下,所以沒有去成,誰想到卻“致使我兒到了如此地步”,大契丹國皇帝“痛哭不已”,並責問如今的“大唐天子”“那會聽說洛陽有急事,為什麼不去救援?”。
姚坤面對阿保機的問責,回答說當今大唐皇帝因為距離洛陽道路太遠去不了。阿保機又責問“大唐現在的天子為什麼自立為皇帝?”,姚坤又給阿保機解釋了李嗣源之所以即位的原因“中原沒有君主,唐朝天子是不得已才即位的。也就好象天皇王剛剛有了渤海封國一樣,難道是強行奪取的嗎?”
阿保機說“我的兒子李存勖死了,我兒和我雖然是世代交誼,然而曾多次和我戰爭。我和現在的大唐天子沒有什麼怨恨,足以和好。如果能夠給了我黃河以北的地方,我就不再會向南侵犯了。”
阿保機就是要李嗣源割地,否則就會帶契丹兵南下,姚坤說回答說“這些事情不是使臣我說了就算數的”,於是阿保機非常生氣,於是將姚坤一行人看管起來。
十多天之後,耶律阿保機又召見姚坤說:“黃河以北地區要是給不了我們大契丹的話,你們將定州幽州給我大契丹國也可以,總之不給的話,我就要為我的兒子報仇。”
阿保機曾經和李存勖的父親李克用結拜為兄弟,李存勖那會也以叔父之禮對待阿保機,因此阿保機才會有“我兒李存勖”之說。
從這封信的內容來看,因為李存勖死了,這個供奉官姚坤就是如今的大唐皇帝李嗣源派到契丹來給耶律阿保機報喪的。
李嗣源登基後,國號仍舊沿用“大唐”,以晉王李克用後人自居,這樣算就是李存勖這個弟弟死了,李嗣源這個前皇帝的哥哥繼位而已,這算是“名正言順”。
小主,這個章節後面還有哦,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面更精彩!
只是阿保機卻趁著李存勖的死,也是看李嗣源剛剛當了皇帝,根基不穩,於是藉機要挾,想要李嗣源將黃河以北的地區割讓給契丹。
對於阿保機這樣的要求,姚坤當然不敢答應,他又走不了,離不開,因此寫信請示李嗣源。
阿保機想借著為李存勖報仇的理由出兵大唐,夏顯林看了信罵契丹人無恥,那燕歸農卻為什麼要說大唐官無恥?
趙旭問:“燕兄在那裡聽姚坤他們說了什麼?”
“我就是東遊西逛,看到那幢院子裡唐人多,就想看看裡面都是什麼人,沒想到是什麼‘供奉’。”
“我聽姚坤他們幾個唐官議論,說契丹人剛打下來了渤海國,這會勢頭正盛,咱們卻不能招惹,割不割讓黃河以北,那和我們幾個來跑路送訊息的又有什麼關係?要是這會我們不答應,自己恐怕就會被契丹人砍了腦袋,那倒還不如應承了,至於皇帝到時候到底怎麼辦,卻和我們無關。”
夏顯林聽了怒:“他們竟然說這樣的話!”
“這又有什麼稀奇,”燕歸農坐起身說:“那個叫姚坤的剛開始還猶豫,他身邊的人說,咱們幾個隨著供奉到了這天寒地凍的地方,雖不說勞苦功高,也是任勞任怨,要是因為這個留在了苦寒之地回不去,那可就有些不划算了,家裡妻兒老小,今後何人照應?難道要咱們當蘇武去牧羊?”【注1】
“再說,咱們如果堅持下去,沒有什麼意義,因為最終的決定權不在咱們手裡,難道咱們幾個寫了將河北的地方給了契丹人,就能真的給了?先保住自己的命要緊。”
“一派胡言!”夏顯林又是一拳打在牆上:“即為供奉,在外就代表大唐,哪有寫了到時候又不認的道理,豈不是給契丹人以口舌!”
“還自比蘇武牧羊!一群貪生怕死自私自利的蛀蟲,他們給蘇武提鞋都不配!”
燕歸農冷笑問夏顯林:“不提蘇武忠義,我問你,那個大唐與你有關係?哪個大唐是你的?你激動什麼!那是那些人的大唐,你只是個逃犯。”
燕歸農見夏顯林臉色發青,轉言說道:“這時,那幾個傢伙中,一個問,要是我們在天福城按照契丹皇帝的意思寫了割讓書,回到洛陽,皇帝發怒,這可怎麼辦?”
燕歸農學著其中一個人說話的腔調說:“‘我倒是有個想法,不如咱們先寫信向皇帝明辨一下經過,當然,這個內容卻是要寫供奉對契丹皇帝的無理要求是堅決不答應的,因此,咱們不是被軟禁了十多天嘛,這總是事實,而後,將奏書趕緊送走,明天咱們就去見契丹皇帝,他必然要咱們再籤,那,就簽了,這樣到時候回到了洛陽,陛下不會怪罪,這邊,咱們也暫時無憂,先離開契丹再說。’”
趙旭和夏顯林都明白了燕歸農所講的。姚坤那些人投機取巧,意圖耍詐,兩面都不得罪,於是,就有了這封書信。而燕歸農這個大盜的名號不是白叫的,放了一把火,燒沒燒死姚坤那一干唐官不說,趁機將這封信給偷了出來。
喜歡功名請大家收藏:()功名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