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誰?”
“成德節度使李嗣源。”
李存勖一聽張全義推薦的是李嗣源,不吭聲了。
李嗣源是李存勖的父親李克用的養子,李存勖當然知道李嗣源的能耐,不然當初也不會說能打下大唐的疆土李嗣源和他的養子李從珂有一半的功勞。
只是李嗣源之前在於朱溫作戰時莫名其妙的失蹤了一段時間,有些不被李存勖信任,這個芥蒂一直在李存勖的心裡存在。
如果這會再用李嗣源,事情,會不會有些難以掌控?
這場究竟讓誰去帶兵平叛的議論暫時沒有結果,李存勖讓左右散去,說自己再想想。
小主,這個章節後面還有哦,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面更精彩!
李昶回到府中,沒多久,得知父皇還是經不住張全義和李紹宏景進這些人的勸,啟用了李嗣源,讓李嗣源帶兵去征討魏州叛軍去了。
沒多久,邢州方面叛亂的叛軍首領趙太等被大唐君軍士擒獲,唐軍為了震懾,將趙太等押到魏州城下斬首,但這樣的做法反而讓魏州的叛軍皇甫暉更加堅定了死守的決心。
終於擔心什麼就來什麼,說都沒想到,李嗣源這個去魏州平叛的,卻帶著平叛的兵士也叛亂了!
李存勖聞訊大怒,在宮中拔劍連殺了幾個力士和宮女,怒聲斥責當時舉薦李嗣源的一干人,吼叫你們都是誤國的蠹蟲!
殿中的人全都噤若寒蟬。李存勖嘆氣說:“罷了,朕,還是親自去魏州吧。養兵千日,用兵一時。唉,各位卿家,還有什麼要奏的?”
租庸使孔謙看準時機,趕緊稟報說:“陛下,兵馬未動糧草先行,現在,陛下要御駕親征,糧草已經不夠用了。”
“那你說怎麼辦!”李存勖好不容易壓制下去的怒火又冒了上來:“你是幹什麼吃的?這都什麼時候了,你給朕說糧草不夠!”
“將士們沒有糧食吃,怎麼跟著朕上戰場平叛?”
“如果準備不夠糧食,朕,帶著人去你家,去你家吃飯!”
沒人見過皇帝發過這麼大的火,孔謙低頭一聲不吭,動也不動。
倏地,李存勖又叫了孔謙:“到底有沒有辦法?”
“有!”孔謙回答說:“為今之計,平叛第一,至於糧草,只有向百姓們,‘借’兩季的賦稅了……”
李存勖聽了,頹然的坐下,好大一會,擺手說:“罷了,罷了,你,就去‘借’吧。”
這時景進忽然說道:“陛下,臣願意拿出家中金銀綢緞,為陛下討賊,略獻微薄之力。”
孔謙等人一聽,登時心裡透亮,如果這次李存勖因為沒有錢糧剿匪不力,大唐帝國就岌岌可危,李存勖的皇帝能不能做下去就是未知,景進這個依傍李存勖的藤蔓,就無枝可依了。
於是,孔謙等人也紛紛上奏,願意拿出傢俬,獻給大唐。
但即便如此,也是杯水車薪。更有傳言,說這些當官的捐獻出來的錢只不過是他們財產的九牛一毛,而他們即便捐了全部家產也沒人感謝,因為他們的目的只是為了維持大唐帝國繼續運轉,好讓他們能在那個作福作威的位置上繼續的欺壓魚肉老百姓罷了。
百姓本就困頓,民生慘淡,現在官家要“借糧”,生計登時立即就成了問題。一時間,洛陽雞犬不寧,啼飢號寒,民不聊生。
就在李存勖大怒著發令向百姓借糧的當天夜裡,大唐尚書令、齊王、劉皇后的義父張全義嚥了氣,死於府中,時年七十五歲。
人生七十古來稀。有人說張全義是壽終正寢,有人說張全義是因為不忍心看到百姓疾苦沒有糧食吃所以就絕食而死,更有人一語道破天機,說當時一力保薦李嗣源去叛亂的,第一個就是張全義,如今李嗣源也叛亂,張全義作為保薦的人,是要被滅族的罪,因此,這個老狐狸三四五姓家奴,自己將自己提前結束了性命自殺,總比讓皇帝將張家全族給抄了滅掉要強。
還有的說,是劉皇后在宮裡因為李嗣源的事情和皇帝吵了一架,當然就提及了張全義,李存勖說都是劉皇后那個便宜的老子乾的好事!張全義得了訊息,於是很識時務的在家一命嗚呼了……
洛陽發生了什麼,甚至魏州怎麼一個亂乃至整個大唐怎麼個亂法,趙旭覺得和自己半文錢的關係都沒有。
亂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