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以,李存勖登基之後,給李繼麟的封賞也很優厚。所謂天有異象、必有災殃,豬胖了就會被宰,人肥就會被欺,李繼麟有了錢有了地位,別人不敢惹他,可是有些人卻專門的盯著李繼麟。
一個人盯著一個人,不是有仇,就是想要做點什麼。盯著李繼麟的不是一個人,是一幫人,這一幫人盯著李繼麟,是想發財。
想要發財的這幫人,就是被李存勖寵溺的伶人和宦官。
一般人無非就是在吃穿住行上有些要求。伶人和宦官們有一個共同的特點,就是愛錢,他們仗著在皇帝身邊,便狐假虎威,經常的對朝中一些大臣吃拿索要,李繼麟有些苦惱那些伶人宦官經常向他貪得無厭的以求乞的方式變相勒索,時間長了李繼麟很生氣,乾脆的拒絕不給,這樣就將那些伶人和宦官們得罪了。
在大唐軍隊征伐蜀地王衍的前夕,李繼麟奉命查檢軍隊,他讓自己的兒子李令德跟著。於是,伶人和宦官們找準了機會,對皇帝李存勖誣陷說李繼麟聽說大唐大軍將要出發,他認為是去討伐他的,所以他感到很害怕,才提前檢查隊伍,意圖做好防衛的準備。
宦官們和伶人的意思就是拿李繼麟開刀,只要整到了李繼麟,看今後誰還敢在對自己這幫人不敬。
等到郭崇韜在蜀地基本上已經打敗了王衍的軍隊時,宮裡的宦官和伶人們以及孔謙又夥同了跟在李繼岌身邊的宦官李從襲一些人,對李存勖說,郭崇韜之所以在蜀中目中無人,不聽魏王的命令,是因為郭崇韜和河中的李繼麟早就串通好了,他們打算裡應外合,有陰謀,想要一起造反。
李存勖當時心裡怎麼想的,沒人知道,但是這些話卻傳到了李繼麟的耳中。
李繼麟聽到之後,非常害怕,他打算親自到洛陽覲見李存勖,給李存勖講個明白。但是,李繼麟的他的親信們阻止他,怕他前去遭遇不測。
李繼麟主意一定,他說,郭崇韜的功勞比我高。現在的勢態很危急,我得去見皇上,當面說清我對陛下的忠誠,這樣,那些說別人壞話的人,就沒有了用武之地。
李繼麟是這樣說,也是這樣做的,但是他根本沒想到那些伶人和宦官是恨不得他死,也沒想到如今的皇帝,已經不是之前一起打江山的晉王了。
伶人景進給皇帝李存勖說,李繼麟的手下有人密報,說之前李繼麟和郭崇韜就陰謀反叛,現在郭崇韜死了之後,李繼麟又和睦王李存乂音同“義”)圖謀不軌。
睦王李存乂是晉王李克用的第六子,和李存勖是弟兄。宦官們和伶人一起勸說皇帝李存勖儘快把李繼麟和李存乂殺了,於是,李存勖將李繼麟調任至義成節度使,當天夜裡,又派遣蕃漢馬步使朱守殷用兵包圍了李繼麟的住宅,將李繼麟押到徽安門外面砍了頭,並且還剝奪了“李繼麟”這個名字,恢復李繼麟原來的姓名朱友謙。
朱有謙李繼麟)的全家都沒有幸免。他的兩個兒子都在外地任職,就地被殺。李存勖又派河陽節度使李紹奇去河中殺朱有謙的家人。朱友謙的妻子張氏帶領全家二百餘口人慷慨赴死,死之前,她拿出李存勖頒賜給朱友謙的免死鐵券給李紹奇看,說:“這是皇上去年賞賜的,我是個婦道人家,不認識字,不知道這上面寫的是什麼?”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李紹奇愧不能言,張氏又說:“如果朱氏宗族該死,那就殺吧,但是希望不要錯誤地把其他平民也殺掉。”
接著,張氏把她家的一百多名奴、婢分出來,和另外一百多口族人走上了刑場。
趙旭聽到這些,對搬弄是非的宦官和伶人們無感,這些人無異於小人和鼠輩,而朱有謙這些人怎麼死,他也不在意,唯獨對朱有謙的那個妻子張氏,心中肅然起敬。
這個張氏讓趙旭想起了當時在蜀地遇到的那個王衍的妃子劉氏,她們的身體氣力相對男子而言羸弱,但是她們的言行和志氣,實在比王衍張全義之流的男人,要強上何止千萬倍。
“張氏其實就是諷刺李存勖。免死鐵券有什麼用呢?皇帝翻臉其實是最快的,要是沒有李存勖的首肯,那些宦官和伶人還有朝廷中的奸佞們再怎麼搬弄是非,能殺得了李繼麟一家?”
“世人都罵奸臣宦官誤國,且不知,真正誤國的,就是皇帝本身。李存勖和王衍,沒有區別。”
在過黃河的時候,趙旭幾乎忍不住就要回陝州一趟,去曲沃祭拜那座沒有墓碑的墳墓,可是他忍住了。
下船之後,他在河邊一個簡陋的酒家坐下,要了吃食,細嚼慢嚥著想心事。
這時,遠處來了十幾個身穿甲冑的兵士,見到小商販就拿東西,也不給錢,那些小商販都是敢怒不敢言。
有個賣棗的不知道說了句什麼,那些唐軍就掀了小販的車,紅紅的棗子骨碌的滿地亂滾,他們踩著棗子,將小販痛打了一頓。
“造孽呀……”酒家裡有人遠看著,搖頭嘆息。
喜歡功名請大家收藏:()功名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