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此一招,整個形勢瞬間逆轉。
雖然說士紳是統制的根基,但是老百姓才是支撐大明的柱石。
以前上層官員沒辦法接觸到最底層百姓,所以那些政令傳到民間,就不知道會變成什麼樣子。
現在有人繞過那些基層的官員和士紳,直接將訊息帶給他們,那就是完全不一樣的情況。
看著源源不斷增加的財稅,閣臣們長出一口氣,這一關總算是過去一半了。
為何說是一半?因為另一半還沒有開始動作,那一半才是關鍵。
很多大臣家裡原來覺得改善之後,他們的日子會很難過,但是算清楚以後,某些人發現自己的錢反而多了。
說到底,還是因為財務更加透徹。
此前發下去的祿米,只要遇到災荒,上頭就會說災荒的原因,無法發足。
實際上,這種情況很少出現。大部分都是被上邊截留了,有些人甚至不知道,他們在好年景還有多餘的錢!
一番調整過後,那些邊遠地區的知縣,到手的錢比原來多。
這找誰說理去?
明明覺得自己會少收入,卻多了……
早知道這樣的話,剛開始執行的時候,就不應該下絆子。
還有些安分守己的鄉紳也是如此,鄉紳一詞,容易讓人浮想聯翩,其實很多地方,鄉紳們也都是奉公守法。
對於他們來說,問題也就不期而至。
朝廷規定的賦稅都有定數,正常繳納的話也沒有什麼問題。
更多時候,尤其是下邊黑心的官員,會和某些土豪劣紳勾結起來。
小主,這個章節後面還有哦,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面更精彩!
官員們弄出一些莫須有的稅務,那些土豪劣紳們搶著配合就把稅務交了。那樣一來,本分的鄉紳們也會跟著。
等到收起七七八八,又把土豪劣紳的退回去,最後到手就是本分鄉紳。
經過稅法改革,稅官上門解釋。
正直的本分鄉紳發現,他們本來就不應該交那麼多賦稅!
就連一些有汙點的官員,也覺得自己撿到大便宜。
畢竟那些衝鋒在前的官員們,都被當雞給殺了,專門給其他猴子看。
猴子們一看,那可了不得,自己頂多是多交點賦稅,而那些被拿下的人,可是什麼都沒有了。
用一些不義之財來換取官位,想想都覺得很值。
所以啊,本來一個可能會天怒人怨的事情,在各個級別都做好措施的前提下,竟然順利的推進了。
當所有人都覺得,自己的生活品質沒有受到影響,朝廷府庫的銀子還多了,那就是皆大歡喜之事。
閣臣們在紫光閣齊聚,每個人臉上都洋溢著笑容,每個人眼中又有憂色。
今天,他們將要面臨最為難辦的事情。
到泰昌一朝,大明的宗室人口已經快十五萬,已經成為朝廷的一大拖累。
想想吧,數量巨大的宗室人員,吃喝拉撒都要依靠財政。
如果說北宋是被冗兵冗官拖垮,那麼大明離不開宗室的花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