熊廷弼微笑著打量女兒,明顯富態不少。
看那眉眼帶笑,看的出來沒有受什麼委屈,知道方書安那小子對女兒不錯。
不過,想到別的事情,又是神色一黯。
這小子優秀是優秀,可惜是太優秀了。
身邊一個女人不算,還有兩三個。
其實正常人有兩三個,原本也不算什麼。
要命的就是,方書安身邊的幾個人,都不簡單。
自己女兒不好說了,現在好歹也算是閣臣的女兒了。林家那位,現在是大明數一數二的商戶,也不是一般的小門小戶。
除此之外,還有個目前還不明朗的張青兒。
誰能想到,一個在院子裡的大丫鬟,竟然是一代風雲人物,張居正的孫女!
一般官宦人家,三個當中得到一個,就是上輩子行事積德的結果,他倒好,一下子身邊就能湊齊三個,讓別人找誰說理去?
“你挑的好夫婿啊,那張青兒竟是張居正的孫女,以後打架可莫要來找為父。”熊廷弼笑道。
熊芷晴將醒酒湯從托盤裡放到桌上,聽父親說的有趣,含笑道:“不過是個大丫鬟罷了,張家不比從前,女兒不是個妒婦,還不至於容不下個孤女。”
話是這樣說,至於心裡真正的想法,就只有熊芷晴自己清楚了。
熊廷弼搖搖頭,想起這幾天在下面見到的場景,心裡仍然不平靜,方書安的商業聯盟將鐵軌修遍了京城周邊,每日在鐵軌上飛馳的馬車就沒斷過。
以前從京城到保定府的貨物最快也要四個時辰,如果是貴重物品恐怕得要一天,如今兩個多時辰就能到,時間縮短了一半,而且重新設計的車廂裝貨量翻了好幾番,京城周邊商業之繁榮已經遠超南京。
近一段時間朝廷的商稅收入已經比去年暴漲了兩倍有餘,大明立國,商稅從來就不是大頭。
現在看來,真是小看了這個專案,按照現在的增速,很快就能成為第一大歲入,遠超鹽稅和丁稅糧賦。
難怪他們當初無論如何都要堅持修鐵路,對於貨運是真的太重要了。
誰知道,就是這樣傲人的資料,那小子仍然覺得不滿意。
此前與方書安當面商討時,那小子竟誇口說這才哪到哪,如果把他設計的蒸汽車頭造出來,大明鋪遍鐵軌,將極大解決大明發展不平衡,並永無叛亂之憂。
蒸汽?火車頭?
不是熊廷弼不敢相信,實在是弄的這些名詞也太過於稀奇了,老熊之前聽都沒有聽過。
他當時還疑問過,是從哪裡學來的東西,為何聞所未聞。
方書安也是說了一通,無外乎是從別處的來的經驗,只有說具體的物品,那是絕對沒有實物可供參考。
為此,老熊還使勁懷疑了一把方書安,雖然都說方從來不說大話。
但是不靠牛,不靠著馬,靠煤燒水,就能推動那麼大的車,放誰也不能信啊。
可是啊,方書安從來就不是個只會胡說八道的人,他很快就拿出來例子。
蒸汽火車的來源,按照方小子的說法,是他參考了別人的設計,利用經常遇見的事情,盡心設計改造之後的東西。
越是說的多,熊廷弼就越是疑惑。方書安說的那些字,每一個他都認識,但是組合起來,竟然不知道說的是什麼意思!
老熊很是納悶,難道自己的字典和他的字典不是一本?
方書安為了要讓老丈人更好的相信那是什麼東西,甚至貢獻出來了自己沒有成品之前從來不外放的圖紙拿出來給他看,並將自己做的一個火車頭模型也貢獻出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