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書安有些意外,李盡忠其實並不喜歡作戰,上次在東北的時候,就已經展現出來。
有些人是為戰場而生,就是離不開戰場。有些人不一樣,他們去戰場上,就是為了自我證明,剛好是尋找自己的價值。
“可是,芷雨不是才有身孕,你就這麼裡開,合適麼?”方書安問道
“家裡人多,家母也還在,實在不行,不是還有她姐姐照顧呢。她也想讓我出去看看,但是麼,她不想我去先鋒營這樣的地方。”李盡忠說著他的情況。
“芷雨也是擔心啊,當年在遼東,她也是遇到過一些突發情況,自然知道戰場一線有多麼殘酷。但是,你若不去一線,就很難真正有自己做決定的機會。所以啊,此事目前看是可行,但是要決定具體的職位,還是要看誰當主將吧。”
方書安其實也是想讓李盡忠抓住此次機會,歷練一番。
不光是他,還有孫傳庭、盧象升。
現在是他們展示自己的機會了,要是這次抓不住,下次再有戰事,就不知道是什麼時候了。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面精彩內容!
東北方向現在已經擴張到三江口,據說按照熊廷弼最初的計劃,要將一切能耕種的地方,都圈下來。
孫承宗過去以後,發現一個十分嚴重的情況。
熊廷弼闊張的雖然快,但是統治十分疏鬆,除了在邊疆地區有些成建制的軍隊以外,很多地方都是隻有百十來人的村子。
這些人都是莊稼漢,手上有些武器來抵禦盜匪或者是熊貔。但是當有大規模的軍隊來襲時候,他們根本不可能有反抗的機會。
如此一來,一旦黃臺吉來偷襲,那就是望風而逃的局面。所以啊,他在第一時間就停止了繼續向外擴張。給朝廷上奏章,意思是要修整兩年,等到手裡的地盤都穩定以後,再繼續看下一步發展。
穩下來也是不錯的選擇,現在內地遷過去人,不像前兩年那麼方便。
因為隨著糧食大規模的收穫和運進來,大明的糧食現在都不少儲存,沒有了吃不飽飯的壓力,人們去北方荒涼地方的意願就會大打折扣。
沒有辦法招募到貧苦人家,就只有等著有流放和發配的人群。
但是經過一年多的發配,現在的治安得到了極大好轉,可以說是已經達到路不拾遺的程度。
人們都知道一丁點事情,都有可能會被判罰流放東北,所以做事都是謹小慎微。
能商議解決的事情,絕對不會非要強出頭。
西北將來或許面臨著同樣的問題,但是箭在弦上,不得不發。
以前師出無名,國內外都有可能反對,現在趁著吐魯番求援,有大義上的名義。同時,也有賺錢的門路,背後的商人和世家大族也都支援。
只要能找到對他們有利的事情,他們從來不吝嗇支援。
三大殿的事情有方案之後,戶部仍然有著足夠的錢財,支撐他們前往西北。
並且,聽聞棉花的事情之後,聞到味道的商人們,都在要求由他們來提供後勤保障。
人們不傻,依樣畫葫蘆的事情都願意幹。
上次遼東之戰,張田餘和方書安等人背後的商隊就是在那時候起家,現在雖然不會有爆發的情況,但是能在當中撿到好處,也就達到他們的目的。
最主要的是,大家都知道棉花的事情。
那動心的人可就更多了,一個羊毛形成的毛紡產業,帶來的巨大收益,此前別人都不敢想象。現在看來,簡直是閉著眼睛撿錢一般。
現在又有棉花,沒有人會再次錯失機會。
自從太祖在全國推廣種植棉花,人們漸漸意識到這種東西的寶貴之處。尤其是最近方書安在朝堂上展現出來精梳棉以後,人們就更加瘋狂了。
精梳以後,棉花似乎像是換了個東西一樣,不但有著平整細膩的表面,更有著絲綢沒有的柔和,尤其適應夏日以後其他的季節。
在他們的評估裡,棉花產業一定會爆炸。
可惜現在在中原地區,並不好推廣,沒有大規模的閒置農田來種植棉花,農民們自己種植一些,大部分都會留下來使用。
想要成規模的收購原料棉花,還是有不少困難。
而西北局面開啟,按照方書安的說法,那裡將建成大規模的棉花種植基地,如此一來,想要開展棉紡織產業,也就是水到渠成的事情。
方書安將自己的意思和孫傳庭和盧象升說了之後,兩人聯袂而來,不過他們帶著三個不速之客。
兩個都是熟人啊,袁崇煥和馬士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