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過流水化生產出來的白酒,雖然沒有某些傳世家族釀出來的酒有味道。
但是他相對統一的口感和過硬的酒體本身,就是個重要的吸睛元素。
再加上後世一些常見的宣傳手法,想不火爆都難。
安排好朱由校和張田餘的事情,別的雖然有些煩心,但不是火燒眉毛,只不過,處理的時間越早越好。
說起來,還是利益分配的問題。
不過麼,不是內部利益分配,而是外部。
馬大黑、劉青、李正魚、何麻、雷卜幾個人一字排開,都是一臉愁容。
方書安病重時,京城與方家有關聯的商家均是愁眉不展,正是有方書安這個金字招牌他們做生意才會勇往直前,從不擔心不賺錢。
就比如說馬大黑,原來就是個販子,最開始往遼東運糧,開平一代的糧戶最初無人響應。
也不知道馬大黑是從哪來的勇氣,認為事情畢竟能成功。
所以他早早的跟著車隊跑,從一個小小的車隊,變成現在來往遼東大戶之一。
而眼下他主要的買賣,就是將遼東的糧食以及類似的農產品拉到京城以及附近。
這個買賣不算是個大活,但是架不住他跟那邊的人臉熟。
尤其是屯田的官兵們。
畢竟大家是戰爭結下的友誼,所以別人有時候高價都收不到的東西,老熟人們都打折他給他。
這就是熟人的關係啊。
但是,也正是因為這樣的發展過程,所以商家們多多少少都和各級官員有著這樣和那樣的聯絡。
如果只是分錢,不參與經營,那倒是無所謂,但是當商戶們想要改變經營策略的時候。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這些官員跳出來,干預他們的決策!
如果是此前,干預也就干預了,誰都說不出什麼。
只不過,現在是和方書安做生意,他是什麼人。官場的關係,哪裡是別人能左右的?
按理說,這樣的買賣,怎麼看都是賺錢,在裡邊有好處的官員們,在後邊躺著數錢也就是。
可惜啊,很多人不這麼認為,他們覺得,如果跟著方書安參與太久,那麼自己便會失去重要的影響。
而這個影響,很有可能,會導致將來徹底被請出去。
畢竟,方書安在那裡,誰不敢給他面子?
在他還沒有昬過去之前,不少商家藉著這股勢頭擺脫官員控制,折換銀子退還了他們的股份。
有些人根本就不情願,但是在別人都退出之後,其他人也沒有特立獨行。
眼前的錢財和未來的官運之前,選擇什麼並不是個多難的事情。
人們不約而同的選擇了官運,畢竟對他們來說,官位就相當於有更加遠大的前程。
表面上看,整個事情是比較成功的,至少讓商人們頭上少了緊箍咒。
卻也因此為方書安拉了一波仇恨,向來任他們操控處置的商人竟敢反抗,都是方書安帶壞的!
此鍋不用說,最後肯定會加在方書安身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