醬香、濃香、清香,白酒的三大經典香氣自然是要研究。
除此之外,那些細微的分支,比如說什麼汾香型、兼香型、米香型、馥郁型、老白乾香型、董香型,方書安都弄了個單子,讓匠人們去嘗試。
為了有區別,專門將不同香型的工坊安排在不同的水源地。
再加上入酒的原料和酒麴上的差別,雖然無法造出後世那種酒香鮮明的特點,但是能形成系列上的差別就行。
畢竟,眾口難調,有選擇的空間,才方便對出不同系列的高階酒。
就拿醬香來說,小麥制曲、紅糯高粱入酒,高溫下沙,再加上重要輔料之一的稻殼,就算是造不出飛天茅臺的味道,造出點習酒、茅臺王子、郎酒的味道,總還是可以的吧。
小主,這個章節後面還有哦,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面更精彩!
而濃香酒才是所有產量當中最大的那個,畢竟他釀造的原料可選擇行更大,除了高粱之外,大米、小麥、糯米,都能作為主要原料。
而大米和小麥是眼下最為富餘的糧食,用他們下酒,也是方書安釀酒計劃的初衷。
並且,濃香酒五花八門的方式,最適合拉開差距。
既有像是五糧液那樣的固態發酵,也有向其他品牌的液態發酵。
固態發酵固然能產出高品質、香氣濃郁複雜的好酒,但是需要的時間太長。
而液態發酵的好處太明顯了,生產週期短,出酒率高,更加適合工業化生產。
也更方便作為普羅大眾的口糧酒!
“幾種香型的差別大麼?”方書安問道。
“你知道的,醬香型頂多蒸出來些許頭酒,還別說,即使辛辣還衝口,但仍舊是所有酒質裡最豐滿的那一個,假以時日,必定是巔峰之選。至於其他幾種,香型區別比較明顯,畢竟酒麴選擇和原料選擇有差別,影響很大。
不過那些不同產地的濃香酒,差別就沒有那麼大。”
沒有那麼大?
方書安略加思考,便想出來其中的原因。
雖然他們是放在不同的水源地,配方也有所區別,個別東西加的少,個別加的多。
但是啊,他們並沒有區分糧食的來源,有些雖然說是在不同的位置,但是他們的糧食很有可能是同一個來源。
而且,酒麴也是類似。
那樣的話,單靠比例的而改變,想要搞定不同香氣,還真是有些難為他們。
“好吧,可以繼續改變知道咱們形成察覺之後再說。”
話說到這裡,張田餘張張嘴,片刻又閉上。
這樣一個小動作,方書安還是注意到了。
“怎麼的,有什麼話就說,你怎麼變得扭扭捏捏的?”
“書安,有些事我想不明白,還是要問問你。咱們在別的產品上,頂多也就是一兩個品牌,為何在酒上,會同時實驗七八種呢?”
張田餘確實沒想明白,剛開始給他任務的時候,還以為是要看看什麼地方能用,什麼地方不能用,現在看來,不是那個意思啊。
對於此,方書安發出了會心的微笑。
“你啊,還對白酒的市場沒有形成概念,是不是在你的印象裡,白酒會賣的很貴,然後沒有多少人喝?”
喜歡橫明請大家收藏:()橫明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