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方書安的時代,集約化養豬和養雞,早就不是什麼新鮮事情。
規模化養殖,大幅度降低養殖成本,並且能做到各種精細化管理。
所以啊,方書安才提出來養殖這樣一個路線。
現在大明的肉食,還是貴。
用糧食去餵牛讓其成長的話,還是有些不合算,畢竟牛的成長週期比較長。
但是餵豬的話,那就是不一樣的局面。
雖說此時的豬沒有後世那些快速生長品種那麼誇張,但是比起牛羊來說,養豬的費效比還是極高。
只要是能遠離病害飼養成功,那可就是十分有價值之事。
因為糧食的富餘,將大明的肉價適當降低檔次,那是特別有意義的事情。
養豬不同於糧食,雖然不少人家也餵豬,但是豬的價格影響範圍不會像糧食一樣廣泛。
而且,降低豬肉的價格,對於民生的提升效果十分明顯。
到時候,百姓吃豬肉,價格能降低一個檔次,對於內閣的信心會更多,對於接下來的改革,也更有幫助。
同理,養雞也是一樣的情況,能讓雞蛋和雞肉的價格下降,對於民生來說,提振士氣的效果也十分明顯。
畢竟,方書安一直在等待著喊加強營養的口號。
現在有可能加強豬肉和禽蛋的供應,當然是要上了!
眾人還在等方書安解釋的時候,有別人先開口。
“我看此事能幹,實不相瞞,此前我就做過販賣豬肉的買賣,當時開有不少店鋪,後來不做,有些可惜。
眼下,養豬都是小門小戶,沒有大戶,如果我們要做的話,能保證大量的糧食供應,那麼產出就不是大問題。
而且,方爺說了是大量的養,我們也不需要將豬舍建的過分密集,只需要圈一座山頭,定時餵養就是,剩下的時間,自己在山林裡找吃食,也能剩下不少飼料。”
曹嘉說起自己的經歷,比較看好,不過他也有問題。
他這一番話,讓方書安刮目相看。
看看人家,現在就知道發展有機豬,純天然走地豬。
每個二師兄都是在山林裡覓食,餓了吃草吃樹,渴了飲露水,喝山泉水。
不說其他,就是飲食習慣,比後世的人都健康很多,想要長成難吃的豬肉都不容易。
“但是啊,現在咱們去哪裡找那麼多仔豬?”
“不只有仔豬,小雞也是現在存在之問題。”
仔豬和小雞,現在都是他們面臨的困難。
平時也沒有那麼多豬場,也沒有成行的產業鏈,想要突然變出數目巨大的幼崽,不可能做到。
“仔豬可以做計劃,現有的可以去買,今年豬可以不上量,但是準備要做好。
至於雞麼,那就好辦,諸位私下多去收集能下蛋的,將公雞們丟進去,多產些蛋,只要攢上三兩月,就能很快擴大規模。”
方書安說的輕巧,他卻知道,難度還是有。
“不過麼,整體思路依舊是,今年的禽畜養殖,咱們先找地方,屯糧食,等到仔豬和雞崽兒就位,便能大量爆發。”
釀酒是糧食消耗大戶,養豬和養雞這樣的養殖業,何嘗不是如此?
本來從糧食轉變為肉類,就是消耗量遞增的一個行為。
想要吃掉等重量的肉類,至少要消耗幾倍的糧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