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生們都在為自己的小計謀得逞而格外開心,但是他們不知道,這是方書安與一眾教師商議好的“放水”。
在考試之前,他們將期末考試宣傳的很厲害。
但是,真正執行的時候,卻是打折扣。裡邊也有些不得不做的隱情。
實際上,這個學期的折騰,學生們的進步已經超過包括方書安在內的認可。
那些跟不上,或者說是不適應整個學院價值觀的,已經基本離去。
從不同背景的年輕人,能到現在的程度,確實是出乎整個學院的預料。
四個監考,本來就是嚴重少於標準,更何況監考們現在,各自陷入自己的演技當中。
有的在看著一個點,不知道在想著什麼,可能是晚飯,也可能是在假期,去往哪裡度過。
有的在門口看著遠方,可能是聞到了初雪的氣息?
還有的更過分了,正坐在椅子上在摳手指……
作為一個監考老師,這樣真的合適麼?
與此同時,最後一排窗戶。
兩個人鬼鬼祟祟的在探頭探腦,看著裡邊師生們努力的表演著。
“你說,這樣真的行?平日裡要求那麼嚴格,怎得現在最後你們都在放水?”老者問道。
“這也是沒辦法的事情啊,咱們的條件那麼好,還是有人選擇離開。您要知道,現在不管是朝廷還是陛下,都在催促著要人,要是咱們流失率再繼續下去,那是真的不夠用。”
兩人也是無奈,從開學的四百人,到現在的三百多,哪怕第一批要兩年畢業,還有三個學期,真的要求太過嚴格,那人手實在是不夠。
一老一少不是別人,正是劉綎和方書安。
最後的考試關頭,方書安提議,有劉綎牽頭,確認了此番考試的方針。
並不是每個人都要完全掌握每一門學科,針對他們不同的傾向,分別去往不同的崗位,也能起到很好作用。
別的不說,接下來他們準備啟動的蒙學和中學一類的學校,這些人再不濟,去充當是教師也是足夠。
再加上人才缺口實在是太大,被逼無奈之下,只能如此決策。
方書安探探頭,再看看場中,既有欣慰、又有無奈。
就像是當初他們開過的一些特別難的課程一樣,老師在講課的時候,說的特別嚴重,學不好的人會怎麼樣,可是等到最後考試的時候,題目簡單還不說,老師自己也在放水。
後來,才知道,太過於專業的課程,在很多人畢業之後都用不上。
那些能用的上的,大部分是在本專業繼續鑽研的學霸們,而學霸們自然能聽懂課程在說什麼。
現實如此,老師們沒有辦法,只能這般。
方書安這樣做的原因,也是因為借鑑此前老師們的做法。
所以,後世很多人在關於大學出口寬的問題上,總是進行口誅筆伐,尤其是和德國作比較。
但是麼,幾乎人們都忽略了背後的國情。
有人說德國的高校都是嚴格考核,不達標者根本就無法畢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