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方將熊廷弼的私信和公文都給方書安看看,問問他有什麼想法。
其實,不需要老方拿過來,方書安已經意識到何意。
熊大啊,小孩子脾氣,他不但給老方有信,給李盡忠也有,孫傳庭和盧象升同樣有。
唯獨方書安沒有,熊大能把他忘記?
顯然是不可能的,很明顯,這個老傢伙又在出什麼么蛾子。
實際上,不需要方書安怎麼思考,他就已經知道問題在哪裡。
板甲!
這廝又開始打新式板甲以及混合甲的主意了!
原本,按照方書安的想法,火器發展的速度很快,不用二十年,甲冑便會在火器面前失去他存在的意義。
但是,那也要看面對的對手是誰!
如果都是大明這樣的鳥銃,甚至是以後改良的更為精確,威力更大燧發槍或者後裝槍,根本就沒有板甲什麼事。
反正都能穿透,板甲也是無用。
願望是美好的,也好看面臨的敵人是誰。
方書安在預想中,將大明軍隊的目標想當然的當成是西班牙的火槍隊或者是法蘭西空心方陣。
在實際作戰過程中,大明軍隊尤其是熊廷弼他們,面臨的是女真的騎『射』,布面甲雖然有效,但是防護『性』到底差一些。
在沒有完全發展熱兵器的女真人面前,板甲和全包裹頭盔,有著更好的價值。
學院成立後,方書安便將主要精力放在學院上,至於武器的改良,則是交給宋應星等人。
宋應星與方書安的想法不同,他並不清楚未來火器的發展趨勢,也沒有從潛意識裡就放棄重甲。
所以,便拉著精鐵司和火器司的人馬,在反覆研究針對女真人的重騎重箭,用何種裝備更加合適。
不管是方書安還是徐光啟,都對外來技術不排斥,宋應星也不是傳統文人,再加上麗塔和蘇菲婭的關係,他從馬交澳門)弄來好幾個工匠。
按照宋應星本意,是先要在火器上做出重大攻關,誰曾想,火器還沒有怎樣,先在甲冑上實現重大突破。
因為方書安將鋼鐵提高了一個等級,他們能使用『性』能更好的鋼板,所以,在大明盔甲的基礎上,宋應星等人結合歐洲板甲,甚至新增進去些巴洛克風格,製造出全新的盔甲。
比較原有的鎖子甲和山文甲,重量確實有所提升,但是雙層甲的設計,在提高結實程度的同時,並未將重量提高太多。
可以說在稍微犧牲重量的前提下,大幅提高板甲的防禦能力!
至於頭盔,也是一體鍛造,吸取同時代歐洲盔以及奧斯曼頭盔的特點,加入東方特『色』,並且將盔簷放大,借鑑歐洲盔的特點以後,能有更好的防護作用!
在結合部位,則採用明軍普遍的布面結構,內裡用在用一層鐵網鏈,絲毫不影響活動。
護面則特別使用螺絲升縮式,輕便也有很好的防禦能力。
用火銃進行試驗,在二十丈的距離上,仍舊無法擊穿!
十五丈有個別部位擊穿,十丈才有將薄弱部位普遍擊穿。
就算是女真用的重型破甲錐,在五丈的距離上都無法擊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