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論教學的弊端之一就是過於枯燥,如果是個普通教員,難免會將課堂變成補覺的地方。
劉綎的好處就體現在此處,他戎馬倥傯,經歷過大大小小不知多少場戰鬥。
那些存在與記憶深處的事情,雖然會伴隨著傷痕或者悲痛,但是作為教學案例,卻能發揮最大的價值。
在天之靈的袍澤們如果知道用途,一定會含笑九泉。
正是如此,他隨意拿來案例,就能展開分析,再由學生們進行推演,最後再結合當時的戰果進行分析。
如此一來,枯燥的理論課也就變得成為戰術戰役分析。
這樣不管是文士出身或者是匠人出身的年輕人,都能聚精會神的上課,而非只有軍官們聽進去。
在資訊化還未開展的時代,想要總結出很多戰例,是十分奢侈的事情。
如果沒有今天的課堂,能聽到劉綎將案例的人,不超過二十個。
時代的侷限『性』,首先制約了知識的傳播,此時沒有回憶錄或者是數量眾多的出版社和內參。
沒有人幫劉綎整理,他自己也沒有那麼多時間和精力來整理戰鬥故事。
不像是資訊爆炸後的新世紀,幾乎是個人都知道,拿破崙究竟是在怎樣的作戰情況下戰敗。
時間前推一百年,就是在20世紀初,知道拿破崙的人,只有各國那些頂尖的存在。
大明同樣在此種情況下,在沒有各種資訊傳播平臺的現代,想要流傳來一個故事,原本就很難。
再加上,還有人為設定壁壘,事情就更難。
將門或者勳貴們,為了防止有新挑戰者出現,都將各種兵法或者老祖宗的經驗藏的嚴嚴實實的,根本不可能傳給外人。
莫說是外人,就是自家女兒都不行。
所以說,累世將門的形成固然有近水樓臺先得月的原因,但很多時候,是因為他們設定了壁壘,使得再進入的人成本過高。
如此一來,雖然會保證自己經驗不外傳,但是缺點同樣明顯,在固步自封的情況下,不管是多麼先進的經驗,最後都會成為過時的東西。
時代在進步,經驗越來越教條,當敵人研究透徹你的經驗時候,便是徹底失效之時。
缺乏外來活水更新的經驗,只能成為沉沉死水。
方書安、徐光啟、劉綎,都開始了正式試講,就連負責實驗的宋應星,也開過兩節實驗課。
其他人要麼是沒有開始,要麼是忙著其他事情,只有麗塔和蘇菲婭兩人,各自出現過一節課之後,便再也沒有出現在課堂上。
這讓那些著急見美女教授的人很是無奈。
不過,他們也有著其他的期待,那就是在上課的時候,好歹還能看見女學生們。
整個學院,目前男女比例極不合理,大約是八比一的樣子,放在後世,就是標準的土木、機械專業的比例。
女生們和男學生們不同,女學生都是未出閣的少女居多,不像那些男學生,三十餘歲的人不在少數。
出於各方面考慮,平時只有上大課和實驗課的時候,才有可能碰上,按照介紹,以後大部分課程會是男女分開。
畢竟此時的風氣,並不是那麼開放,於公於私,都還是需要注意些。
大課上完,男生們眼珠子都滴溜溜的,等候著李盡忠的動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