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綎很佩服方書安,因為他授課時候,從來不會有保留,哪怕是普通的講述,也會將很多東西說出來。
只不過,有時候,他又想,方書安究竟是心大還是因為缺心眼?
兩件事情,有時候的區別只有一點點……
甚至於,方書安就在課堂上明確說,以後掌握他說的知識,想要成為和他一樣的商人,搞出一樣的發明,都將不是問題!
這句話,吸引力實在是太大。
多少人來學院的目的,不就是想找到一個光明大道麼。
當不成大官,或者成不了大儒,那麼能夠成為富甲一方的存在,也是很不錯的選擇。
現在講出來,等於將方書安的一些秘密公佈了。
看著在臺上慷慨陳詞的方書安,劉綎小聲問徐光啟,“徐大人,書安如此做法,是否不妥?您不管管?”
管管?徐光啟投來『迷』茫的眼神,為何要管?
劉綎著急了,“這都是能傳家的手藝啊!那小子就這樣公佈出去,以後子孫們來什麼?”
看的出來,他是真的在為方書安著急。
老劉不能說思想落後,他是真不清楚,科學進入現代以後,更需要的是分享和交流。
“老將軍,別的事情我不敢說,但是在這件事上,真是要聽書安的。”徐光啟鄭重的說著。
“什麼。”劉綎有些納悶,一個人被豬油蒙心也就算了,徐光啟也是個經驗豐富之人,怎麼也是這麼說?
看著他疑『惑』不解,徐光啟決定好好解釋。
“這就是現在西方科學的發現策略了,他們講究分享,所以現在進步的速度很快。以往,如果有人掌握望遠鏡這類的技巧,當然會好生保密,現在啊,不一樣了,正是因為人們的分享,所以才能有顯微鏡和望遠鏡被發現。”
可劉綎畢竟活在對技術保密的世界裡,他搞不明白,分享對科技進步的含義。
但是對於交流促進發展的事情,還是能想明白。
說起科技,大明末年其實不算差。
雖然說,華夏傳統講究考取功名,但是不少人還是醉心於技藝。
也就是下一個朝代,將讀書人固化的更加厲害。
方書安搞學院的另一個目的,不也就是找到更多的人可以掌握基礎的科學知識,然後進行各個方向的試探,早日拿到他現在瞭解的知識邊界。
兩人在下邊討論,方書安也說到了,末尾,只見他讓兩個人開啟一條橫幅,上邊寫著幾個大字:
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
這句話看上去挺白,白到讀書人都不願意寫的那種。但是吧,細細讀來,似乎裡邊蘊藏著極深的道理。
所謂大道至簡,就是這個樣子?
實踐就是實打實的幹吧,檢驗真理就是要靠實打實的幹活,而不是憑空猜測。
唯一標準更說明,學院裡,並不是靠著誰的權威,而是進行實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