紙上畫的另一樣東西,正是子母銃的槍版,可更換髮射倉的小型連環銃。
每條火槍配備五根子槍管,其實就是子母銃的縮小版。
五根裝藥部分可以提前裝好發射藥以及彈丸,等到發射的時候,開啟套筒,將子銃放進去,點燃火繩擊發。
發射結束,直接開啟更換子銃,繼續裝好發射。
五發全部打完之後,再退回來裝藥。
如此一來,更換子銃的速度要快於擦拭槍管、上藥、裝彈、衝彈的環節,並且也不會發生像衝彈時撞擊太厲害、走火的危險。
按找方書安的意思,當然是要一步到胃直接設計出來紙裝藥包更合適。
每個紙筒包含油紙層以及相對堅固的抗壓層,能夠做到防水以及耐撞擊。
中間填充發射藥,頭部卡住彈丸,成為一體式槍彈,作戰時,同樣是開啟套筒,裝入一體式槍彈,關閉套筒後點燃發射。
等到出發時,直接每人發十枚槍彈就是,與後世一體式子彈的區別就是沒有底火。
但是在實驗過程中,發現一個嚴重的問題。
一個是套筒部分的機械密封,使用幾次之後容易漏氣,漏氣便降低了火藥推力。
直接的結果就是隨著損耗,彈丸初速下降厲害,威力也降低。
再一個便是紙殼等被炸碎之後,會粘在槍筒以及槍管上。
如果不清理,下一枚彈藥壓不進去,或者影響彈丸出膛,造成炸膛事故。
所以,在沒有模組化無煙發射藥之前。
想要用紙殼發射,反倒是增加了清理槍膛的任務量。
經過多次的實驗發射速度和裝藥效率以後,最終還是選擇連環銃的形式。
至少,規避了紙殼粘在槍管內部的風險。
雖然多一些零部件,但是增加的重量在可接受範圍以內。
五根裝藥管,放在過去對於大明來說壓力很大。
但是自從遼東鋼鐵製造局設立以來,運到京城的鐵錠源源不斷,打製多槍管的費用也變得降低許多。
“你是如何想到這等鬼點子的。”徐光啟捋著鬍鬚說到。
“從子母銃得到的靈感,其實,最開始我是想採用紙裝藥,加上彈丸,製成一體式彈藥……”
方書安將自己一體式方案說了出去,徐光啟也是眉頭緊皺,想著可能的解決方案。
“如果包裝用的紙,能一併燒掉就好了。”
“可是那畢竟不是一般的薄紙,而是有厚度的數層紙,想要完全燃燒,是不可能辦到的事情。”
方書安嘆口氣,繼續說道,“如果火藥能做成藥柱,本身有一定強度,那樣只在外邊有一層油紙裡邊一層普通紙,似乎也能辦到。”
“藥柱?”
“就是將火藥在溼的狀態下,在模具中澆築,幹了以後,成為一定硬度的彈藥。運輸的時候放在盒子裡,等到作戰時,取出一枚直接塞進槍膛,隨後發射。”
方書安解釋道。
“若是能做成這般,也不是不可。可惜火藥此物,本身便是鬆散越好,便是我大明製作的顆粒藥,也是讓其本身更加鬆散。若是按照你說的那般,反倒會讓其更加緻密,是否燃爆完全,都是個問題。”
徐光啟不愧為當代大科學家,對火藥的性狀十分了解。
事實上,黑火藥確實存在這個問題。
後世用新增各種輔料的技術做成藥柱,當然,裡邊強化了化學發射藥,才能在提高威力的情況下還減輕重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