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人是杜松之侄,杜文煥弟。”
原來是杜松侄子,這下釋然了。
杜松去職,不管內裡如何,做決策的是內閣,便是方從哲。
這筆賬無論怎樣算,都脫不開方書安,再加上火藥彈的事情,換作他是杜文燦,或許也會有這麼一出……
馬林沒有認識到壓縮餅的重要性,還是與習慣有關係,他帶兵之時,從來不會耽誤飯食,無論自己還是士兵。
雖然聽上去是好事情,但是在瞬息萬變的戰場,有時候根本來不及搭夥造飯。
只是,馬林並未遇到過如此苦戰,可以說他沒有想到與女真戰爭的烈度會有多大。
此前乾的事情頂多算是剿匪之類,怎能想想與建奴之戰的激烈程度?
馬林認識不到壓縮餅的寶貴,不代表別人不會。
其餘人對其讚譽有加,都明白他能帶來的改善。
方書安並沒有打算和馬林再有什麼,眼下想用詭計換掉他並不容易。
楊鎬失位已經讓有些人懷疑,同樣下臺的杜松現在上臺的呼聲巨大。
若是再想暗中操作,談何容易。
而且,之前是擔心北路軍會失敗。
現在則不然,以防禦為主的話,多少會好些。
產品得到眾人一致認可後,壓縮餅作坊便開始大規模生產。
只不過,熊廷弼想不到的是,明明是軍隊裡作戰用的乾糧,轉身一邊竟然成了遼東最流行的點心。
方書安並沒有對壓縮餅做多少保密需求,因此在幾日之後,便有有心人將技術傳遞給家裡。
當然,他們沒有錢財建立各種輔助加工裝置,用的只是人工。相較之下,口感差異很大,有的過硬,有的太軟。
不過作為點心,裡邊新增的調料自然要比軍糧裡複雜些,人們不會把點心當飯吃,因此更甜或者鹹一些解渴。
正是由於這一原因,壓縮餅工廠竟然沒有徵發足夠的點心師傅,逼不得已,只好找些廚娘應急。
如此情況下,壓縮餅未能順利裝備全軍。
雖然方書安沒有在壓縮餅上看任何利潤,他們家的商隊也沒有將其當成是項事業。
但是別人可不那麼認為。
尤其是正在幫著他收羊毛的張田餘,聽聞壓縮餅的事情之後,馬上按著方書安要了他的授權。
別人只看到壓縮餅是合適的點心,卻沒有意識到它在長途跋涉當中也有大用!
同理,航海自然也有需求。
張田餘要做的事情,便是將其賣給遠航的商船以及常年走遠門的商隊,要麼說,頂級商人的嗅覺最為靈敏。
他註定要是個名留青史的大商人,尤其是遇見方書安之後,更如蛟龍入水,一發不可收拾。
嗅覺在商業上十分重要,張田餘嗅覺算不錯,重要的是他有個不斷往外蹦點子的合夥人。
方書安腦海裡的東西太多,雖然絕大多數無法在大明重現,但是隻要找出其中哪些能吊打同時代的產品,便是一個絕佳的機會。
馬林不當壓縮餅一回事,但是有人重視。
生產進入狀態之後,方書安一邊督造輪盤壓力機,一邊嘗試開發大型衝壓裝置的可能。
但是超越時代的技術有不少攔路虎,解決需要一個過程,遇到的難題也不是一個兩個。
在他一籌莫展的時候,一個意想不到的人來了。
劉綎,不老傳奇大刀劉綎。
如果說後世形容身材健碩多用蜂腰猿背的話,劉大刀顯然用虎背熊腰更合適。
六十歲高齡,依舊活躍在一線,不知該說是大明的悲哀還是劉老之幸。
方書安其實並不認識劉綎,他們之間幾乎就沒有照面的機會。但是,並不妨礙劉老一眼就認出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