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鶴真是鐵齒銅牙,什麼都敢說,一句話讓方從哲不知如何下嘴。
思忖片刻,正準備說,楊鎬也是浙黨中人。
再三思考之下還是算了,若是如此說的話,還知道這廝能蹦出什麼話。
論打蛇隨棍上的功夫,沒有人能比得過御史,更不要說是御史當中“出類拔萃”的代表楊鶴。
不過,方從哲的沉默並沒有換來退讓,其他人也在蓄勢待發,等著機會。
見楊鶴告一段落,輪到楊漣繼續。
在這一點上和,他和楊鶴的觀點一致。
楊鎬畢竟參加過潮鮮抗倭戰爭,相比其他人,履歷豐富,更有大規模作戰經驗。
從後勤部署到安撫地方,都經手處理過。
“閣老,屬下認為楊御史說的對,拿掉熊廷弼換上楊鎬,才有可能取勝!”
方從哲不發聲,又有支持者出現。
到這份上,之前原本就支援楊鎬的大臣們紛紛發言。
“屬下附議!”
“閣老,我也以為楊大人更合適!”
“熊廷弼不過一屆書生,殺人只是他卑劣的手段,上次與同僚齟齬,不也是因為私下殺人……”
慢慢的,就從支援楊鎬變成攻訐熊廷弼。
大明官員到了萬曆朝末年,其他本事不見得多高,但混淆黑白的本事一流。
熊廷弼確實有打死學生的先例,但是現在竟能和殺掉貪汙將領相提並論。
如此歪曲事實的本事,也是厲害。
只是,方從哲有些納悶,之前支援熊廷弼的那些人,一個都沒有發聲。
按理說,即使有可能出現戰敗的情況,現在的關鍵時刻,不要說幾句什麼?
怎麼就任由反對派潑水呢?
兵部尚書!
眼下最為緊張的便是他,當年在潮鮮打出名氣的李如柏都敗了,一敗塗地的那種。
若是熊廷弼下、楊鎬再上不去,那麼只能他出馬,按理說應該最堅定熊廷弼,至少先打一仗看看。
否則,他親自去遼東,已經不是撿功勞的事情,說不定打不到狐狸惹得一身騷。
“崔尚書,你意下如何?”
崔景榮一直沒說話,是他有些看不懂。
別人不知道李如柏真實水平,熊廷弼可是清楚,此前他就表達過李如楨和李如柏不能戰的觀點。現在在正式作戰,為何會同意李如柏一支隊伍冒進呢?
其中必然有著什麼不為人知的事情,至於熊廷弼和楊鎬,崔景榮說不上來,但是看熊廷弼的動作,應該是比楊鎬做的要好。
“楊大人的事雖然確定他沒謀反之心,但事情並未水落石出。眼下熊經略不過小遇挫折,我等還是要相信自己的眼光。”
崔景榮不明不白的態度自然惹得一番嘲弄,楊鶴更是直截了當。
“崔尚書,你是不是怕熊廷弼下臺,無人頂上之後,有你出馬?放心,就是這般態度,我等都不會同意你去!”
“你……”
崔景榮要暴走了,雖然你楊鶴說的實話,但是不能按著一個人說啊。
自從李如柏兵敗以後,朝中現在除了有真本事和無腦上位的,誰不知道遼東是個易炸的火藥桶。
莫要說上去湊,躲都要躲得遠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