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麼事情?我就是覺得楊鎬一定會輸,就像我覺得國債一定能成功,瓷磚一定有人買一樣!”
方書安倒是拍著胸脯說。
一說到國債和瓷磚,方世清眼睛馬上笑成月牙,兩撇鬍子也有了角度,四條眉毛一般。
別的事情不好說,但是方書安這兩件事幹的那叫一個漂亮。
或許,楊鎬的事情,也有可能是真的呢?
“我聽聞另一訊息,有人要對楊經略不利,大抵是不想讓功績落到父親手裡!”
還能有想到一起的?
方書安心中暗歎,簡直是天助我也。
不過想想也就釋然,楊鎬現在屬於浙黨,並且在潮鮮帶過兵。
雖說此前失敗,眼下或許已經認識到錯誤,能夠從頭再來,是個合適的人選。
恐怕在東林和遼東那些人眼裡,都是這麼想吧!
既然如此,大家想到一起,那就使勁坑一把得了!
天時地利人和,此時不坑何時坑?現在不動手,老天爺都會埋怨。
“父親,您相信兒子不會通遼吧。”
方書安的一句話,嚇得方世清蹭的就從椅子上跳將起來,看看四周無人之後,才做一個噤聲的手勢,“慎言!胡說些什麼,你要是敢,他們也不至於拿你下手!”
“孩兒當然不會,您知道便好。再說一個,您相信兒子不會和東林有勾結吧。”
這次,方世清沒有什麼驚奇,兩撇鬍子歸於清靜,倒是鄙視他一眼。
“人家東林怎麼說也都是些自詡讀書人的角色,就你這樣的二世祖,跪著進去都不會收。”
“那就好,那就好,他們跪我我都不去。只要您相信,兒子和那些人沒有瓜葛就好。”
“你想幹什麼?”
“保我方家,保我大明啊!”
話說出來,方世清不知怎的,隱隱約約覺得,靠譜!
……
遼餉還沒運到目的地,潮鮮使團前來朝覲,按理說現在沒有什麼節日,並不是他們來的時間。
但是涉及到對遼東用兵,潮鮮也會派兵支援,這也是選擇楊鎬的一個原因。他當年在那裡的名聲很好,有他出面,事半功倍。
潮鮮使團對楊鎬的重視倒也無可厚非,但是事情過猶不及,尤其是在眼前當口,被有心人知道的情況下。
使團進京的第三天,便有兒歌流傳出來:
天朝有個楊經略,韃子兵馬全數滅;
朝廷出了楊巡撫,敵人糧草都成土;
遼東用上洋大人,打的建奴不是人;
大明有了楊神仙,爺爺就能坐的安。
孩子們的諺語,原也當不得真,不過同期發生的事情,卻遠遠超出人們預料。
有人舉報楊鎬家中藏有龍袍,錦衣衛上門一搜,果然抓個正著!
當天的朝堂上熱鬧了,方從哲也是焦頭爛額,遼餉還沒到,就對楊鎬下手?
李鋕是左都御史,雖然身為浙黨,但是他和楊鎬向來不睦,看不起這半路加入浙黨的兩面派。
“方大人,龍袍意味著什麼,您也知曉,還有那小兒們街頭巷尾傳的話,您也清楚。當年劉福通埋下石人那一句,與今日那句‘大明有了楊神仙,爺爺就能坐的安’有何區別?難道我聖天子的位子,還要他楊鎬來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