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婆子說完就往外走:“你們忙吧。”
“娘慢走。”
待孫氏送沈婆子回來,看書的五郎突然說道:“爹,阿奶說的話聽聽就行了。
我剛剛和你說的,大哥在縣城見了我們都不帶說一句話的。
大伯孃害的我少了個弟弟,大伯又那樣。
靠誰都不如靠自己。
別對外人抱太大希望!
咱們這一房就得靠我。
可別想太多靠別人的事兒。
就和大伯一樣,年年往趙家送老些銀子,就是想搭上那個趙舉人,結果呢?
連個毛都沒見著吧?
咱們這邊也是一樣,回頭人家大伯不管咱們,難受的還是咱們自己!
所以不管阿爺阿奶說啥,都別往心裡去,大伯就不是那種能拉拔自家人的人!”
沈守禮編筐子的手連停都沒頓一下的道:“你爹孃多大年紀了,還能想不通這個?”
孫氏苦笑著道:“小孩家家的你想的還挺多,趕緊寫你的課業吧。”
“好嘞!”
一家三口繼續各忙各的。
他們都知道,這樣說大房的話是一點錯也沒有的。
要是老大早有心思,家裡的這小哥仨早就被接去縣城讀書了。
哪裡會耽擱到現在才去?
已經快走到堂屋門口的沈婆子,突然想起來一個事兒。
老家這邊有個親戚要成親,人家有意要請老大去喝喜酒。
她打算讓五郎去縣城幫著給大房的帶個口信的。
結果回到三房門口就正好聽到這一家子在說話。
沈婆子:……
最老實的三房一家都是這樣想大房。
難以想象二房、四房會把老大想的有多壞。
這弟兄四個,算是離心了啊!
*
四房。
飯菜做好之後,沈守義讓沈書凡先給堂屋送去了一碗。
這也是各房的習慣。
有好吃的先給老人一口。
多多少少的是那個意思。
儘管沈老漢和沈婆子老兩口再三表示他們吃過飯了,但好吃的還是留在了堂屋的碗裡。
一碗白菜肉燉粉條,最上面鋪了幾塊炒過的鹹肉。
“你兒子各房都開始吃了,咱們也趁著菜還熱,吃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