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楚國派往魏國的探子傳回來的訊息,司馬懿遇刺身亡之後,司馬昭接任大將軍的職務。
就連凌雲、楚俊傑、葉皓明等幾位懂三國曆史的人,也看不懂魏國的局勢了。
按照歷史,司馬懿也不是被刺殺身亡的,而且,司馬懿死後,接任大將軍職位的是司馬師。
大家不瞭解司馬家的情況,而司馬彤又回魏國了,就一起去找曹植了,打聽了一番之後,才知道,仙路的司馬懿,並沒有一個叫司馬師的兒子。
凌雲、楚俊傑等人自動腦補,也許,在仙路,司馬師和司馬昭的人設合而為一了,這樣就說得通了,因為,接下來魏國發生的事,又與三國曆史上的差不多了。
“司馬昭之心,路人皆知。”
幾個月之後,探子回報,魏國京城之中流傳這一句話。
司馬昭接任大將軍的職務之後,繼續發展司馬家族的勢力,權傾朝野。魏國的皇太后以“司馬昭之心,路人所知也”形容其野心。
曹丕登基沒多久,就駕崩了,新任魏帝是曹丕的兒子,到現在也只有幾歲,當然無法處理國事了,於是,就有了皇太后垂簾聽政之事了。
司馬昭的囂張氣焰比其父司馬懿有過之而無不及,也讓皇太后很不高興。
皇太后與銅雀密謀,將司馬昭召進宮來,一眾銅雀埋伏在一旁,找機會除掉司馬昭。
只不過,皇太后棋差一著,侍衛之中有被司馬昭收買之人,將皇太后與銅雀的計謀都透露給司馬昭了。
司馬昭一怒之下,帶領大軍,直接打進皇宮,銅雀雖然厲害,也擋不住以大羅金仙為主,輔以幾十萬大軍結成的戰陣,皇太后、魏帝被憤怒的司馬昭親手所誅。
曹丕稱帝一年後,見曹構沒什麼威脅了,就將之放出宮了,曹構並沒有回到原來的宮殿,而是悄悄地離開了魏國。
曹氏家族其他的人,早就被曹操悄悄地送往別的國家了,曹丕駕崩之後,曹家也只有曹丕的兒子曹叡留在魏國了,被司馬昭一怒之下殺了之後,曹家在魏國就沒人了。
司馬昭也沒有遵照三國曆史的發展,扶持下一任魏帝,而是直接稱帝,改國號為晉。
司馬彤在司馬昭稱帝之後,就回楚國了,因為,在她心裡還是接受不了哥哥謀朝篡位的事實。
只不過,司馬昭這個晉帝做得可不安穩,剛住進皇宮的第一晚,就遭到躲在暗中的銅雀刺殺,還好,司馬昭一早就有準備,身邊跟著幾位大羅金仙,才逃過大劫。
遇刺事件之後,司馬昭覺得銅雀太熟悉皇宮了,而那些流落在外,還沒有落網的銅雀肯定會找機會替魏帝報仇,住在皇宮太危險了。
為了自身安全,司馬昭決定晚上在大將軍府,每天早上上朝的時候,才帶領數萬大軍浩浩蕩蕩地趕往皇宮。
為了避免遇到刺殺事件,數萬大軍將金鑾殿四周圍了一個水洩不通,那些大臣們上朝的時候,都是戰戰兢兢的,生怕惹司馬昭生氣了。
司馬昭第一天上朝,竟然學趙高指鹿為馬,牽了一頭鹿來到金鑾殿,對大臣們說,這是一匹馬。
然後,讓這些大臣們一個一個過來告訴他,這究竟是一隻鹿,還是一匹馬。
司馬昭的意思可能有兩種,一種可能是想清除忠於曹魏的大臣,只要逆司馬昭,就表示對方忠於曹魏。
剛開始的時候,幾位官員都說,那是一匹馬,不過,司馬昭聽了之後,都是搖搖頭。
大臣們又想到了第二種可能,也許,司馬昭是想提拔一批敢提出不同意見的大臣。
不過,為了全起見,還是沒人敢說那是一隻鹿,說它是馬,至少可以保住性命。
“皇上,那是一隻鹿,並不是一隻馬,臣賈充願為皇上分憂解勞。”賈充上前道。
“賈先生慧眼識鹿,該賞!封賈充為大將軍司馬。”司馬昭大喜道。
那些大臣們見司馬昭肯賞賜那些敢說實話的人,一個個也躍躍欲試,都想加官晉爵,再升幾級。
“皇上,那是一隻鹿。”一位大臣上前道。
“拖出去斬了!”司馬昭怒道。
“皇上,為什麼賈將軍說是鹿無罪,而臣說是鹿卻要問斬。”大臣不解地問道。
“賈將軍是我的人,我信得過,你敢逆我,自然該問斬。”司馬昭殺意如刀,話語冰冷,大笑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