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眾們就見八面對稱的壺身,以及壺嘴、壺柄等結構漸漸顯現出來,並且每個面上還都刻有不同的祥瑞紋飾。
最後,去掉蓋在壺身上的八角蓋以及玉石鎖鏈上的膠體,然後再次不厭其煩地上膠,將他們牢牢固定在壺身一側,而後便開始了掏空壺體內部的工序。
有人說,考慮到這塊翡翠體量較大,所以內部掏出的紫翡圓柱體也能開出很多鐲子,
不過最後這部分被做成了一對與這個紫翡八角壺配套的紫翡杯子……
掏空壺體內部後,其實就來到了更難的一道工序:
給壺嘴開通往壺體內的出水通道……
內外交替對著鑽透,沒問題;
最後像隧道對向施工一樣相互連線起來,構成連通器,能出水,這也沒問題;
彭老師他們將紫翡八角壺拿在手中,裝滿水,甚至能透過冰糯種壺壁看到內部晃動的清水……
當他們在鏡頭前嘗試倒水時,水能流暢的流出,而且壺蓋上的通氣孔只要用拇指按住,因為大氣壓強的關係水流就會瞬間停止,這證明八角壺蓋與壺體相結合處雖然可以保證流暢的開啟閉合壺蓋,但精度卻足夠嚴密。
要知道壺蓋和壺身可是個八邊形,並不是更易透過旋轉來打磨加工的圓形,
即便是古代的簡易腳踏式木質車床,也可以更方便地打工、打磨圓柱形物體,如果換成而八邊形或者說立體的八面體,那就得靠匠人用手工一點點研配每個邊角,然後一遍遍嘗試氣密性了……
到這兒,這尊紫翡玲瓏八角壺其實還沒搞定最關鍵的部分,因為一把好壺看的不僅是壺蓋與壺身相結合處的氣密性,用拇指蓋住通氣孔是否能自由控制出水情況,還要看出水的水柱形態……
是的,這其實又涉及了流體力學……
一把好壺講究出水時,水柱形成一個完美的弧形,水柱不扭曲、不斷裂變成花灑式的形態……
於是,後續就是他們反覆小心打磨調整壺嘴邊沿和內部水道的形態及水道內壁光滑度,
這一步耗費的時間,甚至比之前加工壺體、壺蓋、連線壺蓋與壺體的玉石鎖鏈耗時還長!
事實上,在最初設計的時候,他們就已經考慮過這個問題,甚至還用一整塊倒模出來的塑膠先雕刻出實體模型,還去找了物理老師,問水道如何設計才能讓流出的水柱像是一根完美的弧形玻璃柱……
按照前期做過的功課反覆細微調整多次後,這把紫翡壺終於達到出水時即便將壺拉高到距離水杯半米遠位置,水柱依然能夠呈現完美弧度,不扭曲、不斷裂!
未完待續……
喜歡成功果實摘取系統請大家收藏:()成功果實摘取系統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