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夏城市的用地,使用方式大體分為兩種,出讓和劃撥。
之前的模式是出讓給齋小果他們,相當於賣給一個普通的開發商,開發商開發之後再賣給購買者,
所以之前才說齋小果從買地的成本支出方面算,應該按市價售賣才行,他搞配租配售是純粹的賠錢……
而現在,北岸這片地區變成了劃撥,不再是買與賣的出讓,
也就是說,齋小果不用再給員工一套就徹底賠一套了,因為不用再掏出讓金!
這片地區被劃撥出來,專門用作北岸新區的發展,當做一根梧桐枝,吸引各處的鳳凰來投。
當然,嚴格的說,按照齋小果他們的理論體系,不論是鳳凰還是麻雀,咱都要,都有價值。
令人震撼的是,這可是5千平方公里啊!
大夏的一線城市,不算下轄總面積,而是隻算建成區面積的話,最大的也才2千平方公里上下,剩下的都只有1千多平方公里,
如果把下轄地區全都算上,也才能算到5、6千平方公里……
北一郡,一個邊河市一下子就拿出5千平方公里,也虧了北四郡全是大平原。
之前算過,在不影響種糧食的情況下,這裡攤大餅蓋別墅都能住好幾億人,只是沒有產業和崗位所以才沒人……
所以啊,作為經濟發展中的吊車尾存在,無論是邊河市還是北一郡,乃至於北四郡這幾個難兄難弟,與其把這麼多地捂在口袋裡,還不如劃撥出來給齋小果他們這樣的人來發展,
之前也說過發展起來的城市都不是在老城區裡拆遷,而是直接建新城區,邊河市的備案也符合這點。
尤其是還不用本地財政出錢,開發完更不用賣給民眾,讓民眾承擔發展成本,完全是齋小果他們出錢建設,何樂而不為呢?!
說實話,即便他們想出讓,賣地賺錢,那除了齋小果他們以外,也沒人願意來邊河市開發啊!
否則的話,這麼多年還用等齋小果出現嗎?早賣給別人開發了……
當然了,齋小果他們現在已經成了氣候,做出成果,有了一些星星之火的態勢,以至於之前兩級政府在一起討論這片地是選擇出讓還是劃撥的時候,就有人提議先給100平方公里,等齋小果他們折騰起來之後,那周圍剩下的土地價值攀升,他們就可以選擇出讓,到時候財政收入肯定能飛起!
甚至有人看到齋小果這麼有錢,直接花錢買地給自家的教職員工們住,覺得連100平方公里都不用劃撥,直接像原來一樣選擇出讓,也就是繼續賣給齋小果他們開發就好,
反正齋小果不差錢,一個願買一個願賣,何必還送出去100平方公里呢……
還有人建議,說劃撥100平方公里可以,中期和遠期規劃再逐漸變成5千平方公里,條件是必須規定,齋小果他們建設的承建方必須找本地公司,美其名曰解決本地就業問題……
而本地的施工方、承建方又是誰呢?
基本上都是這幫人的親朋好友家開的……
齋小果也不是沒試過,竟然出現了1千萬的專案,層層轉包下去,每一層的人,單單靠著自己能承包到這個專案的渠道或者說關係資源,一倒手,不用付出任何勞動,趟著就颳了一層錢……
刮到最後一層的時候,竟然只剩下幾十萬來做專案了……
當時齋小果都懵逼了,臥槽的,你要是轉包一次勉強忍了,可這特麼也太誇張太過分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