馮茂原,是西大陸留學、就業數年後回來的。
那邊雖然地廣人稀,市政建設喜歡攤大餅,
但很多城市裡有那種非常小塊的用地,本來也就蓋一座獨棟別墅的面積,
結果因為地點好,所有者為了多盈利,就努力打地基,然後拼了命地往高了蓋,蓋出幾十上百層再租出去。
離遠了看,這些又細又高的樓,就像一根根筷子似的立在城市裡面,故此得名……
馮茂原就接過類似的專案。
後來他感覺比西大陸人口更多,且城市用地更緊張的大夏,應該也有不少類似的專案需求,
再說大夏還在城市化的程序中,需要蓋的大樓比整個西大陸加起來還多幾倍,他的經驗一定能有用武之地。
結果一回來才發現,用武之地的確有,畢竟處處蓋樓,
但筷子樓的相關經驗根本用不上,因為大夏國壓根就沒有這玩意兒……
大夏的城市用地都是統一規劃,即便有人買了地塊自己開發,設計稽核後,蓋出來的也是常見的尋常型別大廈,根本就不存在筷子樓一說……
齋小果這棟樓能透過各種審批,還是因為邊河市作為二線城市本就不發達,
再加上近些年一線中心城市吸收先進產業和人口的規模效應和馬太效應已成,
像邊河市這種工業產業在競爭中逐漸敗退、衰弱的城市就越來越沒有競爭力。
除了大平原農業成為主糧產區以外,就只剩下點旅遊業等服務業,
滿大街都是工業競爭失敗後,破產倒閉的下崗工人們開的小飯館、小理髮店,小超市,
大公司、大企業、大商場,都是過來傾銷其他工業產區的工業製成品,收購便宜農產品和服務的機構。
哦,這裡還剩下幾所當年工業有實力時建起來的大學,並且還很有名。
結果就是年輕人逐漸流出,過來讀過書拿了文憑的外地生源,畢了業也很難留住。
經濟不好,人口流出,房價、房地產行業就根本頂不上去,很多時候要靠大夏整個國家的轉移支付,搞點基建類的專案活著。
混得這麼慘,現在竟然有人自己掏錢,不靠銀行貸款投了專案!
而且還不是搞地產專案,而是建醫院這種說出去於公於私都好聽的東西!
這要擱平時,政府的招商部門到外地去拉人,給貸款、給政策都不一定能吸引到人來他們邊河落地專案,
這回竟然撿了便宜,所以上頭審批得特別順利!
至於樓的外觀看上去像不像筷子已經不重要了……
只要齋小果願意,別說筷子樓,他就是蓋麵條樓都行!
說回齋小果他們,幾個人溜達著進了第四食堂,
兩個開放的視窗中,噴火灶和抽油煙機已經在呼呼作響,
不鏽鋼的保溫食槽中,已經有一半裝上了剛炒出來的菜品,
有的工人已經開吃。
事實上,這些工人們在外面幹活時,吃飯並不按時,
畢竟他們乾的活,工程進度等不一定能按時間來。
只有齋小果這兒規定,清一色的白天8小時施工,早中晚三頓飯按時按點供應,好菜好飯,然後晚上到點下班,第二天早上再來,
搞得這些工人們都抱怨,等幹完了齋小果的活,去了別的地方,都該不適應了……
姜勇他們幾個因為有進入四食拍紀錄片的特權,所以四食對他們來說一直就是開放的,不用等一個星期以後,
這幾天他們可是吃的滿嘴流油!
偶爾帶回宿舍吃的時候,隔壁寢室的人看到他們拎著與平時不一樣的餐盒,裝的多不說,還很高階的樣子,以為是去校外開葷了,
一問才知道,是四食堂的飯菜,就好奇地湊過來看。
那是齋小果從有資質的工廠採購來的,大夏國標,綠色可降解,不含二噁英、bpa餐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