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字房他們都熟。
每日走水路去梧桐院念書,都會路過“卍”字形的漢白玉水上長廊。
小團子更是清楚,這裡的三十三間東西南北室,可是四哥最喜歡呆的地方了。
小船很快就到了萬字房的東南臨水碼頭處,三人上岸進了西殿,看到一水之隔的對岸有一處西北殿,已經搭上了戲臺子,他們只需要坐在水對岸,便能看得清清楚楚。
今日到場的都是極為注重風骨的雅士,雍正便用了些心思,在三清茶上頭做文章。
聖祖爺從前在世時,只提到過:“當以三樣風雅之物,配上宮廷貢茶,方能稱為三清茶。”
而胤禛尋到的也確實別出心裁。
宮中每年都會儲存一些冬日裡尚未盛開的紅梅花蕾,用蠟封、蜜浸的方式儲存下來,來年熱水一泡,梅花在茶碗中慢慢綻開,十分有趣。
這東西胤小秘還曾喝過好幾次,叫做“湯綻梅”。
如今,胤禛叫人取了封存起來的湯綻梅,加上佛手和松實,便成了頗有些意境的三清茶。
茶宴上也不能只有茶沒有點心,除了金秋適合食用的廣寒糕,還有揉成團的栗子糕,荷花狀的荷花酥,和做成銀杏葉外形的一口酥。
廣寒糕就是用桂花為輔料製成的糕點。
這道點心作為開場,叫鬧不明白皇帝意圖的一眾文人都放心下來。
所謂,廣寒高甲,蟾宮折桂。讀書人秋日裡多用此物互贈聊表心意,自然最是明白。
很快,三清茶宴的氣氛就融洽舒適許多。
雍正穿著吉服,坐在正中寶座之上,兩側分別是三爺允祉和胤小秘,再往後,才是弘晝弘歷,和允祉手下的眾位學士。
胤禛伸手,嘗了一塊廣寒糕笑道:“不錯,都嘗嘗吧,這廣寒糕一應材料,都是朕園子裡種的,味道比外頭好上許多。”
大夥兒都用的很斯文。
畢竟誰也不是真的來吃飯的,嘗一小塊,就停下來吟詩作賦,贊美一番桂花,或是誇一誇三清茶的原料梅花,實在不行,還可以白描萬字房四面八方的水上美景。
這個叫做文化人的流程。
小團子忙得不得了,一邊還得顧著完成二筒交給他的任務,要把所有糕點和茶都嘗一輪,一邊還得注意使勁兒給大文豪們鼓掌,充當捧場王。
簡直想要化身三頭六臂小哪吒。
雍正一開始瞧見么弟埋頭苦吃,還忍不住扶額,想提醒這小家夥注意影響,結果沒過多久,胤禛就改了主意。
小家夥海豹式鼓掌的樣子實在是引人矚目了些,尤其是有人太過緊張,所作詩文很普通的時候,這掌聲簡直像是在嘲諷。
一時間,所有人的目光都有意無意投在了鹹福宮阿哥身上。
允祉最瞭解這幫人,雖然經史子集裝了一腦子,但心眼也都是實打實的針尖大小。
要不然,也不會說文人的口水仗打起來沒完沒了。
允祉連忙笑道:“么弟最崇拜……有學問的人,他盼著來,來參加茶宴,努力……念書很久了。”
這話就是在暗裡給眾人解釋——
小么他不是對你們有意見,他只是學習不好,聽不懂捧個場罷了。
埋頭苦吃的小團子舉起兩個肉巴掌,也沒聽他三哥說些什麼,“啪嗒啪嗒”一通鼓掌,然後揚起沾滿了糕點渣的小臉。
“三哥說的太好啦!棒!”
胤禛:“……”
更丟人了。
作者有話說:
雍正:冷漠臉)這是你最後一次在外頭丟人的機會,簡稱最後的晚餐。
待會三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