允禟笑得意味深長:“二哥好計謀,做弟弟的學到了。”
允礽睨了九爺一眼:“甭鬧,你這金算盤還用得著跟我學。總之先把佃農都安撫住,趁著這個時間,得回去商議個對策出來。否則,到了地方推行新政,只會存在更多漏子。”
小團子不太懂這一點,開口問:“為什麼到了下面會更多漏子呀?”
允禟是那種你問了,我就一定要解釋個明白,不管什麼忌諱不忌諱的人。
他勒了馬韁繩,側頭戲謔看么弟:“前明萬歷年間,張居正推行了‘一條鞭法’,裡頭的內容其實與如今的攤丁入畝有相似之處,但是朝野內外都在明裡暗裡幹預,開頭就不順。”
胤秘緊張問:“那然後呢?”
“然後啊,推行到了地方,上下官員與當地豪強相互一勾結,根本沒辦法落到實處,最終只能草草收場。”
小團子有些失望,悶悶道:“那四哥呢?會不會也……”
允礽不知為何看著有些心疼,摸摸么弟的頭:“放心吧,大清國如今的狀況與那時完全不同。”
萬歷年間,明朝已經到了強弩之末。這時候再橫空推行新政,想從根本上動了土地制度,無異於痴人說夢。
可如今的大清,正是世祖爺和聖祖爺累積了無數優勢的安定之年,許多問題諸如吏治腐敗等,才剛剛有冒頭崛起的趨勢。
此時不掐斷,更待何時呢?
最重要的是,兩朝改革,同樣動的都是地主鄉紳的利益,但因為雍正聰明的沒有觸及到八旗旗民的利益,而朝廷派往各地的總督和巡撫也多為滿人。
如此,滿官與漢官之間沒有共同的利益,很難擰成一股繩。
便比前朝多了不少勝算。
養心殿裡雍正要與哥哥們談正事。
小家夥都被趕了出來。
出來這一趟,兩個小家夥都長了不少見識,知道燕京城原來還有如此一面,都有些不同的想法。
弘歷是急著回去換衣服,趁著天還亮,快些把今日的佃農紛爭做個記錄。
胤小秘呢,知道土地原來有這麼多爭端,有許多人為此還吃不飽肚子,心裡有些難過。
他出生的時候,汗阿瑪都老了。日夜操勞了那麼多年,最大的願望就是大清境內再無饑民餓死之事。
阿瑪明明那麼努力了。
小團子不滿地吸吸鼻子,撅著嘴巴往自個的鹹福宮走。
之前,四哥告訴他山左奇荒三年的事情,他便已經十分驚恐了。
可今日才知道,即便沒有荒年,山東的佃農們一年到頭種的糧食也幾乎全用來償還地租,吃都吃不飽,哪裡還能餘下存糧。
胤小秘的心口悶悶的,有些理解阿瑪跟哥哥為什麼偶爾會皺著眉頭了。
不行,他一定要幫幫四哥,也是幫阿瑪完成他的願望!小團子連忙甩頭打起精神,又纏著二筒討要糧食畝産的新技術了。
這麼著一連過了幾日,每日回宮,小家夥都累得倒頭就睡下了。
雍正那頭似乎是商議出了對策,只是遲遲沒見行動。按允礽的話,就是還得等等陶家內亂的東風,飄到直親王府去。
直到三日之後。
那位住在陶家的葉姑娘,不知怎麼的跑到了直親王府門前跪著,說拿到了陶家的真賬本,希望王爺能為京西的佃農做主,為百姓做主。
喊門聲不斷,直親王府的門房左右為難。
允禔揹著手立在門內,不知怎麼的,想到了二爺找上門的那一日。
他最近老做噩夢,夢到自個被揍的滿身是血。
允禔冥思苦想,左思右想,實在是想不明白。
這姑娘拿了什麼賬本,你去順天府啊!再不行你找允礽去啊!他才是負責“攤丁入畝”的人,你找本王算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