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醒了,醒了,小阿哥,萬歲爺醒了!”
胤秘發愁的小表情瞬間轉為驚喜,撲上去抓著五花搖晃:“汗阿瑪醒啦?那我去看看!”
五花忙給人攔住:“聽聞萬歲爺這會召見了許多朝中大員,爺現在過去,怕是見不到面。”
二筒也擔心這小土包子裹亂,索性丟給他一道送分的任務。
【滴。】
【檢測到新任務:錦帶羹。】
【完整錄入錦帶羹的製作流程後,獲得獎勵:書本《居民膳食指南》x1,《孕期、哺乳期婦女和06歲兒童膳食指南》x1】
焦躁的小團子果然被二筒吸引了注意力。
胤秘一向不喜歡讀那些個之乎者也,因為每回闖了禍,總會被汗阿瑪和佟額娘揪著抄兩句文縐縐的話,抄得他胳膊都發酸了。
在小團子這裡,讀書就等於受罰。
但二筒這兩本書,卻讓他耳目一新,躍躍欲試。
滿清入關之後尤其注重養生,做皇帝更是如此。
胤小秘忍不住想,這回汗阿瑪倒下,定是因為操勞過度,醉心於朝中事務而忘記時辰用膳,說不準,也有禦膳房做的東西不合口的原因。
要是有了這《膳食指南》,他就能每日搭配均衡,送去給汗阿瑪用啦。
胤秘說幹就幹,從皇子四所直奔膳房。
如暢春園這般禦園裡的膳房,宮裡稱之為“園庭膳房”。康熙住過來的時候,裡頭即有園子裡的八旗廚役,也有隨駕出宮的禦廚。
小團子直接找上了禦膳房的杜庖長。
“汗阿瑪醒了,我想給他弄點好克化的吃食送去。就先做一道錦帶羹,一盅筍蕨餛飩,再熱拌個豌豆苗,最後,東坡豆腐要加了香榧子的那種。”
杜庖長也是剛得知皇上轉醒,正愁著該做點什麼備著,聽了胤秘的話連連點頭。
膳房裡一直備著淨菜和高湯等物,只等著萬歲爺那頭有訊息就開始準備早晚膳。因而,胤秘提的這幾樣要求都還算好辦。
杜庖長按著習慣,先開始準備小阿哥特意點出來的錦帶羹。
這錦帶羹其實就是蓴鱸羹。
《晉書·張翰傳》裡提到“翰因見秋風起,乃思吳中菰菜、蓴羹、鱸魚膾。”此後,蓴菜鱸魚羹便成了一道名菜。
杜庖長先將蔥姜切段,鱸魚洗剖完畢後,以鹽、蔥姜、料酒醃製,入小甑蒸熟。
等待蒸魚時,他用蔥姜入高湯,大火煮開後,撈出棄用。
此時,魚肉已經冷卻完畢,杜庖長抽骨之後,將魚肉切丁,和蓴菜一道下入高湯裡,輔以胡椒、鹽、料酒等物調味;最後,再將蛋清淋入高湯,形成蛋片。
一盅營養豐盛,口味又清淡的蓴菜鱸魚羹就出鍋了。
另一頭,其餘的小菜都交給了廖公公來製作。
他先將豌豆苗龍須菜)洗淨,用真麻油翻炒調味,製成拌菜;
再取嫩筍和蕨菜焯過,佐以香料拌勻,包成餛飩下鍋;
等待的過程中,廖公公還準備了一道東坡豆腐,以切斷的蔥入油鍋煎豆腐,少頃,與醬料和碾碎的香榧子數十個一同煮好。
這些工序幾乎是同時進行,有條不紊,沒多時,胤秘點的菜都裝盤入了火碗,被一排小太監們託舉著,直奔清溪書屋。
從膳房去清溪書屋不算近。
暢春園建園伊始,乃是康熙為了避喧聽政,命宮廷畫師在清華園基址上所造。苑內水域廣袤,奇峰異石雖不算多,從各地移植來的名貴草木卻不在少數。
胤小秘帶著人一路呼哧呼哧,跑到了他汗阿瑪住的清溪書屋。
此時,康熙已經與南書房行走談完了正事。
父子倆一相見,小團子便忍不住紅了眼圈,汗阿瑪一身寢衣靠在榻上,唇色蒼白,看著還很虛弱呢。
胤小秘連忙甩開小短腿奔過去,邊走邊抱怨:“汗阿瑪,都老大不小了,怎麼還學不會勞逸結合!佟額娘總說我就知道玩,你應該學學兒砸。”
康熙聽到這話就樂了。幾日沒見小么,老皇帝竟也想得緊。於是伸出手召他過來身邊:“朕這幾日沒管著你,是不是玩瘋了?叫你佟額娘又多操勞多少心?”
胤小秘有些不好意思,又按捺不住依戀地往老皇帝身上靠了靠,蹭著他的大掌反駁:“才沒有呢,兒砸這幾天擔心汗阿瑪,乖的像小貓一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