售貨員先進了辦公室,和婦女主任說:“今天有好多人都問有沒有發圈買,咱們供銷社都沒有那樣式的。剛剛一個婦女拿了發圈來問收不收,我看著應該就是她拿來的樣式,收了估計也不愁賣。”
主任正審著檔案,聽售貨員這麼一說,就道:“你讓她拿進來看看。”
售貨員把蘇窈喊了進來,說:“你把發圈拿出來給主任看看。”
蘇窈拿了幾個不同樣式的發圈,放到了主任的桌面上。
主任拿了個綢面的,然後抬頭看向她:“這些可都是綢面,你哪來的料子?”
蘇窈拿了一張條子出來:“我男人之前跟車去布料廠子,用做發圈的布都是一些沒法用的布頭,廠子裡處理的。。”
沈靳是做生意的,而且也想讓蘇窈做的發圈走明面,所以就讓那廠子的小組長開了張條子。
碎布頭做不了衣服,也做不了大件一點的東西,所以廠子通常都會處理了,開了條子就算是正當的了。
這發圈布料各樣各式的,還有個別絲綢的,肯定會被盤問,蘇窈也就帶著這條子出來了。
售貨員去看了眼,朝著主任點了點頭。
有正當來頭,主任沒多說什麼,就說:“咱們這也沒試過收發圈,所以也沒個定價。”
琢磨了一下,又說:“頭花也就是一毛五一對,這普通布面,樣式普通的賣九分錢一個,給你五分一個。這好看一點的花色和樣式,一毛二一個,也是少四分。綢面少而且還好看,兩毛錢,但只能給你一毛五,你看怎麼樣?”
反正到時候擺到櫃臺上賣,多少錢一問就知道,也不需要藏著掖著。
蘇窈琢磨了一下,這個價錢也算是很公道了,也就點頭應:“行。”
主任問她:“有多少個,你都倒出來。”
說著又看向售貨員:“小楊你來分,一會再拿著我批的條子去會計那裡領錢。”
售貨員分了大概十分鐘,才說:“三等四十七個,二等三十八個,一等十九個。”
主任算了一會錢,說:“八塊二毛四。”
她寫了批條,讓售貨員帶那婦女去領錢。
蘇窈從進來供銷社到出去,也就大概花了二十分鐘。
這順利到讓她都覺得不太真實。她還以為得像年代文女主那樣,還要耍上一段嘴皮子才能談成,結果人家主任根本沒給她發揮的空間,就這麼談定了。
蘇窈把錢放到衣服內裡的夾層,然後才出來找沈靳和倆孩子。
看到沈靳,她喜孜孜地走了過去,小聲說:“八塊二毛四呢!”
這數目乍一聽,對於他們後現代人來說很少,可一對比沈靳裝卸隊一天一塊五,就非常多了。
沈靳問她:“那接下來是不是該採購年貨了?”
生産隊發了一些生活所需的票證,蘇窈都給拿來了。
像燈油,火柴這些都有票,肯定要買的。
買了這些,然後再看看有什麼不要票的,也給買一點回去。
蛤蜊油最近用得很快,肯定也是要買的,還有雪花膏,也要多買一瓶。
對了,還要買一點拜年的禮呢。
蘇窈剛還覺得八塊錢還很多呢,但一想到還要買這麼些東西,頭都大了,這錢還真的不禁花!